换句话说,每生产1片亏损1美元。
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如此事实导致,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没能见到三星半导体盈利。
半导体行业竞争残酷,但有一个好处:一旦熬过衰退期,你就是能号令天下的老大。
而在这个行业混的策略也很简单直接:要么拿钱砸死对手,要么被对手拿钱砸死。
行业衰退期内,由于市场不景气,昔日的行业大佬英特尔被迫退出,转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厂商也纷纷缩减投资规模。
唯独三星不知“好歹”,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
“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持续十多年的亏损,不但没能动摇李健熙的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这就像马云说的,今天很残忍,明天更残忍,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三星加大烧钱同时,还进行了人才计划,从日本聘请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
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以爱国情怀感召,拉到自己麾下夜以继日的埋头战斗钻研技术......
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终于迎来行业转机。
当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
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乘势崛起,不但实现了盈利,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
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并于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
两年后,三星团队再次率先推出256M D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