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宇,这位一国之君,此刻却并未换上那象征皇权的华丽龙袍,而是依然穿着宽松的便服,显得随意而洒脱。他的两旁摆放着熊熊燃烧的火炉,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但他的脸色却如同寒冰一般冷峻。他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当朝臣们按照惯例,准备鞠躬行礼时,赵成宇却突然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沉重:“免了免了,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我最后见你们一面,就免了吧!你们也听说了吧?昨晚,又有几位官员被当街杀人灭口,他们是之前曾弹劾过方胡杰的忠臣。你们好好想想,你们是不是也曾有过弹劾方大人的念头?或者,那份弹劾的奏折还静静地躺在你们家的书房内,未曾递出?那也许,明日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如此想来,你们还拜我做什么?改日,恐怕是我给你们上香才是。”
赵成宇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安。他们纷纷跪倒在地,却不知道该如何搭腔,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来自君王的沉重与悲凉。大殿内,只有赵成宇那略显孤独而坚定的声音,在回荡着,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
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误解,让我们重新梳理并扩写这一情节: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大殿内的紧张氛围,一名士兵手持急报,匆匆步入大殿,跪在光滑的地砖上,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启禀皇上,这是城门传来的急报。”赵成宇轻轻点头,示意士兵继续。
士兵连忙禀报道:“城门张正廷大人回报,蒙大将军已率军在城门外待命,目前局势平稳,请示皇上是否解除封城令?”
赵成宇闻言,缓缓从龙椅上站起,目光在朝堂之上扫视一圈,最终停留在了苏丞相与高丞相的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考量的意味:“二位丞相大人,对于是否解除封城,你们有何看法?”
苏丞相闻言,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皇上,封城之举虽是为了防范未然,但长时间下去,难免引起民间恐慌,且对城内物资供应也会造成影响。既然蒙大将军已率军在外稳定局势,适时解除封城,恢复城内外正常往来,不失为明智之举。”
高丞相则持更为谨慎的态度,他捋了捋胡须,声音沉稳:“皇上,封城之举虽有其不便,但在当前局势未明之时,擅自解除封城,恐会给予潜在的反贼可乘之机。蒙大将军虽在外镇守,但城内若有内应与之勾结,后果将不堪设想。臣以为,应继续维持封城,同时加强城内巡逻,确保皇城安全无虞。”
两位丞相的意见截然不同,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臣皆屏息以待,静候皇上的最终决断。
赵成宇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仿佛在心中权衡着每一个选项的利弊。他深知,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到皇城的安危,更关乎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民心。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
片刻之后,赵成宇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你们说了这么多,这些难道我想不到吗?你们要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就让你们围在我的寝殿外面,死也要你们先给我铺路!”
这话一出,所有的官员都跪了下来。连苏丞相和高丞相也不情不愿的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