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少一个都不叫家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146 字 23天前

难怪自己捡到的木剑,见到赵四时莫名其妙不见。紫蕺如此问,谢中节好奇心大起,走过去笔墨纸砚都拿起看了看,最后将砚台放掌心掂了掂,道:“感觉比之前重。”

才说完,又“诶”了一声:“又轻了。”

谢中节的砚台是大宋传下来的一品清莲歙砚,方方正正,寓意为官清廉,为人方正。砚匣是谢清溪请人特地用云南香楠雕制的。

小主,

听他这一咋呼,一僧一道不用想也已明白,九变墨斗变化成了谢中节的砚台。

“知道它为什么名为九变墨斗么?”紫蕺目光扫向一僧一道,在和尚身上停住,不待答话,自己接道:“木料有弯有曲,墨斗打直线却永不变。”和尚听罢,若有所思。

“当时望潮居士大功初成,只点赋了它两缕分身灵性,第三缕始终未能成功。在感应到仙佛对妖的怨念并独自从九天下界时,它耗尽了第一缕灵性。”紫蕺继续说道:“它本海中之物,到人间后却来此远离大海的深山之中,即是为了表明无意介入神妖之争。”

和尚听罢,深深闭眼,半刻后睁眼道:“佛祖大智慧看到,它在山中偷学采药,偷学医理……”

“偷学?那是偷学么?如来还要脸不?”紫蕺怒声打断他:“你们佛家讲相由心生,魔由心生,果真一点没错。如来心中没恶意,怎会生出揣度他人偷学的恶念?”

和尚听得脸红不已,却无法反驳。

紫蕺得理不饶人:“九变墨斗善学习,看到善,就学善,看到恶,就学恶。学到的善念居多,善就是直线,是准绳。恶念多,恶就是直线,是准绳。它学了医理,今儿偏还救了一个婴儿。”

“那婴儿正是被你那禽兽不如的师弟所伤。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东西,留在世上何用之有?”紫蕺越说越怒,手中幻化出飞剑,正是赵四木剑的样子,飞剑掠过,白衣男子身首分离。她再手指轻弹,一串火苗闪过,倒地的尸首化为灰烬,接着地面新泥翻涌,待泥土中灰烬消失殆尽,地面又平复如旧。

白衣男子灰飞烟灭,谢中节神色不变,依旧聚精会神听着。和尚也有定力,面色如常:“正因佛祖不明真相,这才命贫僧特来查验。既是善事,贫僧定当据实回报。”

紫蕺点点头,道:“在山中观看云起时,九变墨斗感应到自己再次被仙佛盯上,自觉在人间的逍遥与大自在将不复存。随即主动释放气息,土地神侦知后传信各方,称得此宝物,不论凡人神仙,也不论披毛戴角湿生卵化,均可增加四千九百年的修为,由此引人入套。”

和尚脸色未变,九天玄女的使者所言定然不虚,此前她说过,九变墨斗连玲珑宝塔尚且不敌,他自问法力不及玲珑宝塔。倘若自己真入其彀,定逃不过魂飞魄散。

“所以,它以第二缕灵性变化出七七四十九头猪来?”和尚一改之前的官腔,说话不再文绉绉。

紫蕺点点头:“他耗尽第二缕灵性,设一密诀,不管凡人的金银财宝,还是仙佛的法器法宝,只要放入自己变化而成的木盆,同样的财宝法宝便可源源不断生出。七七四十九次后,倘若贪欲不停,密诀便会失效,连人带物被套走,任你仙佛妖魔,转瞬灰飞烟灭。”

和尚不解:“听闻老君金刚琢,套走孙大圣如意金箍棒后,还可取出复用。这……这九变墨斗,咋就不管青红皂白,直接给灰飞烟灭?”

紫蕺听得忍不住咯咯娇笑:“先前说了,它初时只能学到一些看到的,听到的,并不能学全。要不然岂不是与老君金刚琢一般厉害?”

谢中节也似懂非懂笑了,问道:“但是,最后怎么是变成四十九头肥猪,不应该是金银财宝吗?”

“正是你和你母亲,以及周边其他人改变了原来的定数。”紫蕺收起笑意,严肃起来:“你最先得到木盆,却因为柳氏猪食盆坏了,于是你把它送给了柳氏。柳氏心有大爱,她对猪好,出门前就把猪喂饱。你木盆送到她家,她直接空盆放到猪圈里,等到那肥猪饿了,去盆里找吃的……”

“于是木盆就变出七七四十九头肥猪。”谢中节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