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若不能爱一人 与草木何异?

百越风云录 苏伯泥 2235 字 23天前

本朝每旬逢三、六、九朝会,朝会地点正是奉天门。只有圣节、正旦、冬至等大朝会,才会在奉天殿举行。

从宫门到奉天门,有很长一段路,文官落轿,武将下马,全都得走着去。特殊情况下,皇帝会特别恩赐“肩舆”或“紫禁城骑马”。

肩舆是两人抬着一把椅子,官员坐在上面直接进入,称作“穿朝轿”。特赐的马则称作“穿朝马”。

国朝一般是卯时初正式开始朝会。现在卯时正,朝会都开了半个时辰了,才急急忙忙临时叫申式南参与朝会,几个意思呢?

按惯例,离京出任的官员也会参加朝会,但只参加第一个环节,且基本上都会提早发给出入宫廷的牙牌。

朝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皇上接见进京述职或离京出任的官员,以及外邦使节,完事了就可以走,不用等着下一场。

申式南一进入奉天门,丹墀两侧文武百官脸色各异,有敌意仇视的,有隔岸观火的,也有静静观察不动声色的。

今日朝会第一个环节不到一炷香时间就走完流程,之后皇上就问思机法窃据孟养的应对之策。

众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耐烦之下,皇上直接亮出申式南所奏《麓川靖安疏》,并让人誊抄了四五份交给众臣传阅,让大家发表看法,同时传旨宣他即刻觐见。

至于特赐“肩舆”,有人觉得是为了不让众臣久等,有人却品出了别样意味。

《麓川靖安疏》一石激起千层浪,等候期间,御座上的人微闭双眼,任由战和两派再次吵个不休。既不出声制止,也不另议他事。

两派吵归吵,更多的却是同时指责申式南“黄口小儿罔上乱政”,“奸刁蔑法,妄行捏奏”。

事情还得从洪武年间说起。那时,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等率大军出征云南,麓川地区部族首领思氏请降,随后设立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后,思氏继任者多次叛乱,投降,然后又叛乱,然后又投降。

为此,洪武和永乐年间多次出兵征讨,并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至正统年间,先后设立缅甸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和干崖宣抚司等。

上述没列全的宣慰司和宣抚司,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南半岛,疆域包含了今天的缅甸全境,老挝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

宣慰司和宣抚司隶属于布政司,正官称宣慰使、宣抚使,负责军民事务,由当地部族首领世袭,但须经过朝廷任命。下面还有同知、副使、佥事等职位,大部分由朝廷派出流官充任。

宣慰司和宣抚司定期纳贡朝觐,军队和徭役随时服从大明朝廷征调。

从正统六年至今,为了平息西南边陲思氏叛乱,明军已先后两次大军出征。

第一次是正统六年,蒋贵挂平蛮大将军印为主帅,十五万明军加木邦、车里等宣慰司军队,征讨麓川。这一仗,思氏军队基本被歼灭,思任法携妻儿逃脱。

第二次是正统八年,明军选调了四川、湖广和贵州等地的军队五万人,会同缅甸宣慰司和孟养宣慰司等各司军队,再次出兵。结果思任法再次潜逃,只抓到他的家眷,消灭了一些余党。去年年底班师回朝。

因此,朝中关于麓川的争论已历时多年,比宣德年间交趾弃置的争议更大。

比如翰林院侍讲刘球是主和派,去年被肢解于市。而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王骥,平蛮大将军、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定西伯蒋贵,则是主战派。

申式南刚行过觐见礼,一声咳嗽过后,左班闪出一人,道:“申知县,贵县身为新科进士,为何不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以报圣恩,反而罔上捏奏,投机取巧,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