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申猴使者”只能和挑战者有一个来回的对话,一句话后,就消失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而且是硬猜。
消失了,也就意味着当天的机会,就错失了。
相较于第二场寅虎挑战,这第三场申猴的挑战,可谓是时间给足,而且给的过于充分。
对于挑战者来说,时间少难度高,时间多却很是折磨。
此刻,乾尘已经错失了第一天的获救机会,错过机会就必须在等一天,此刻别无选择,只能释然面对。
这下好了,有大把时间可以好好思考问题了,想到当年,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足足632年,最终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经,修成正佛。
自己此刻才被困15多分钟,对于成神之路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
刚才由于并无太多思考时间,以至于审题还不够透彻,现在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规则的语音播报,似乎还有一些隐藏的线索,就是奖励的内容。
申猴挑战的奖励是“耐力提高5%”,本场挑战无时间限制,这些其实都是线索。
也就是说,第三场挑战,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至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是这样。
先撇开如何让“申猴使者”解救自己这个问题,根据初见使者,沟通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
一次只能续上一句话,若是想要把情况搞清楚,估计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一个月后,记性差一点的话,估计都要忘了第一个礼拜说了些啥了,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还是在一个月后神志还清楚的前提下。
当时看西游记之时,看到齐天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当时第一感觉是觉得这个画面很滑稽,就露出一个脑袋。
但并没有产生更多的同情之情,一切都是剧情的安排。
而唐僧在取经路上,途经五行山时,看到了悟空时,脸上写满了的是焦急,这是发自内心的善。
如今,角色转换,当自己被活生生的压在五行山下时,一切的想法都变得不同了。
什么叫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此时的情景,才真的算是。旁观者永远无法完全体会当局者的心理。
申猴挑战,可能就是想要表达这样一个含义,只有理解了挑战的内核,才能真正达到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