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南征安南

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本来对安南不屑一顾,吩咐鸿胪寺看看有无黎季犁此人,也不过顺手为之,一件小事罢了。但看到胡氏王朝如此上蹿下跳,不由心生怒火,冷嗤道:“撮尔小国,蛮夷之辈。不通王化,不沐圣恩,狂妄自大,自取死也!”

别和他说胡氏王朝是胡家父子的问题,在他看来,胡氏既然能成功篡位,其后又出兵截击宗主国,那安南上下就都没一个好的,统统都该犁一遍!

汉朝,元寿元年。

王莽刚刚被汉哀帝召回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并没有官职。

他心知哀帝是在忌惮王氏权力,打压王氏,于是也不多说什么,只打算私下慢慢部署;同时,经过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他的名声早已不是汉哀帝的打压就能够动摇的,所以,他并不十分担忧。

直至此刻——“王莽谦恭未篡时”?

“篡”?何为篡?逆而夺取曰篡!

所有看到神迹的人都是悚然而惊。王莽,他们都知道,谦恭,他们也知道。王莽的名声不就是谦恭爱民、公正廉洁等等吗?可神迹的意思是,未篡时?

王莽,意欲篡汉!而这些谦恭,不过都是他篡之前的伪装罢了!

汉哀帝迅速下令:“去长信宫,捉拿王莽,如若不从,就地格杀!”

王莽只觉得浑身汗毛乍起,冷汗涔涔。太皇太后王政君看着他的眼神充满奇异:“好孩子,你是打算篡夺大汉吗?”

【永乐四年七月,明军正式开拔。】

【朱棣亲往龙江饯行,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八十万征讨安南——当然,这个八十万是安南方面说的,很有可能有所夸大。】

【靖难之中,朱允炆在不调动南北边防、内地重要卫所的情况夏,最高兵力是五十万人,而在靖难过后,朱棣更不可能短时间调动起五十万的人马,何况八十万。】

【七月出兵,明军在十二月就攻破了多邦城,紧接着就攻下了安南的东都升龙。】

【对此时的明军而言,安南胡氏已经是冢中枯骨,吾等必亲手擒之。】

【胡氏现在后悔了吗?有所后悔。】

【那当初又为何欺瞒明朝、截杀明军?因为胡氏认为自己有险可依——安南瘴疠横行、水网密布、地势复杂、且全民皆兵。

历史上倒在安南未能成功的皇帝数不胜数,元世祖忽必烈,宋太祖赵匡胤……而就算成功征伐,却也消耗甚大,如始皇帝嬴政、汉光武帝刘秀……】

【加上明朝方才内战结束,胡氏断定朱棣不会轻言动兵,就算动了,也难以奈何他们。】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笑了,露出森森白牙:“可惜他们低估了俺,也低估了大明的力量。况且,大明可不是那等不知吸取前人教训的。”

哼哼,他心里嘲笑出声,一方面是对那自以为是的胡氏,一方面是对神迹中提到的那些征讨安南失败或者损失不小的皇帝们,始皇帝就算了,那是第一次,剩下的家伙,在这件事儿上,都是蠢蛋!

朱高炽不知道他爹在想什么,赞同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这么干,那肯定是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了啊!”无意中,顺着他爹内涵了一波其他皇帝。

其他时空。

被提到的刘秀、赵匡胤、忽必烈等人,连着打了三个喷嚏,惊得大臣和左右侍从们团团围上来,嘘寒问暖。

赵匡胤摆摆手,不耐烦:“朕无事。只是这征讨安南一事,看来得从长计议了。”

赵光义趁机提议:“不若看看这明太宗如何做的,也可参考一二。”

赵匡胤许了,于是一群人认真盯着神迹,等着接下来的内容。

其他几位皇帝的反应也与之类似。

【朱棣早已知晓安南的情况,也从历史上吸取了足够教训。】

【他之所以命令明军七月开拔,就是为了避开炎热的夏季,天气转凉,安南的瘴气也会随之减弱。】

【同时,他给了朱能、张辅等将领三个指示。】

【一是要快,速战速决,决不可拖延。一旦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后勤粮草消耗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天气炎热后的瘴气加重,必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