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继位疑云

【当然,要说作案,就要看有没有作案的动机和能力。】

【赵光义有作案能力吗?显然拥有。】

【一方面,上述的三个人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人手之广泛;另一方面,他本身的权势也不容小觑。】

【自建隆二年,他就担任开封尹,也就是京城最高长官,到开宝九年已经有十五年。这十五年,足够让他完全掌控京城,积累一大批自己的势力。开宝九年正月,赵匡胤突然想要迁都洛阳,除了为国家大事计,未必没有想要脱离赵光义的势力范围。】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对这个分析赞同道:“确实。宋太祖虽英雄人物,但先时过度宠幸晋王,放纵晋王势力坐大,最终才导致晋王有了谋害太祖、登基上位的机会。”他的思维随之发散:“要不是如此,如何会有那赵普辜负太祖一事?”

【那赵光义有作案的动机吗?有。】

【从一开始,赵光义对皇位就充满必得之心。为了能够继承皇位,除了之前说的培植势力外,他还和任何不支持他的人针锋相对,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宰相赵普。】

【起初,太祖赵匡胤其实是有把皇位传给弟弟的念头的,这是由于五代十国变换混乱,他担心自己早亡而自己的儿子年幼,无力承担一国之君的责任。但赵普一直力主由赵匡胤的儿子继位,不支持赵光义。

为此,赵光义与赵普开始了明争暗斗,直到开宝六年八月,赵普被罢相,赵光义获得胜利。】

【但是到这里,他就成功了吗?没有,因为此时的赵匡胤,开始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开宝六年,赵光美和赵德昭同时加检校官,按照宋朝传统,应当年长者职位更高。可事实是,赵光美的检校太保低于赵德昭的检校太傅。

开宝九年,吴越国王钱俶入朝,以往接待诸侯或者降王的任务,都由赵光义担任,然而这次,赵匡胤把机会给了赵德昭。】

【显然,赵匡胤在培养赵德昭的能力和威望,说明他倾向的继承人逐渐从弟弟变成了儿子。】

宋朝。

赵光义像是突然来了精神,一反之前死气沉沉的模样,大声吼道:“大哥!我的好大哥!你既然先前想让我当这个皇储,又为什么要动了改易的心思?我为大宋兢兢业业十几年,内务、军事都少不了我帮你描补,结果你儿子长大了,你就又想换人了?那我是什么,是活该当一个挡箭牌、自我奉献吗?”

他嘶吼着:“如果真的发生了烛影斧声,那都是大哥你自己造的孽!”

赵匡胤连连冷笑数声,直接道:“朕绝不会再考虑你,日后朕传位于德昭、德芳、光美,也与你无半丝干系。”

赵德昭自从听到神迹说他爹爹有意培养他的时候,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原来只以为赵德芳被宋皇后传唤,会更碍赵光义的眼,现在看来,自己这个爹爹有意选择的继承人同样碍眼。

他和赵德芳对视一眼,同样苦涩,他们兄弟俩,谁死的早还说不定呢!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让他们这边的二叔好过了!

兄弟俩有了决断,开始在赵匡胤耳边添油加醋。

【当然,如果怀疑赵光义在宋太祖的死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说就是烛影斧声中的“斧”,这个可能性极低。】

【故事中的柱斧一为武士所用,一为文房用具、或者说帝王仪仗之一。而第二种柱斧也称玉斧,以水晶或铜铁为材料。烛影斧声中的柱斧显然只能是文具,是帝王寝宫内陈列仪仗,绝不可能成为杀人凶器。

况且直接拿斧头劈,未免太过粗暴和露骨,过后难以遮掩,实为不智之举。】

【最有可能的还是太祖喝的酒出了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推测,那么太祖在烛影斧声中说的“好做”,亦可以理解为“你做的好事”,同时赵光义亲信程德玄又懂得医术,能够搞出毒也并不奇怪。】

明朝。

“啊,原来是仪仗的那个柱斧啊。” 晋王朱?拍手道,他是这十天里被召回京城的,和他一样这两天被从封地召回来的,还有老二秦王朱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