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展开笑容,开始引导殿内气氛,试图让大臣们忘掉刚刚的事情。
明朝,永乐年。
朱瞻基对于这个故事也了解不少:“孙儿记得,当时宋皇后去世后,还有个大臣上疏宋太宗,要求按正常规制治丧,结果被贬。”
朱棣哼笑一声,满是对赵光义的不屑。
使用阴诡计俩上位,见不得光,偏又做贼心虚、心怀胆怯,才在之后的事情中有了这么多破绽,倘若两个侄子的死因蹊跷是为了皇位稳定,那宋皇后死后凄凉又是为何?
如果说赵光义光明正大、承认自己就是非正当上位就罢了,可还偏偏要宣扬自己的正统性,你的正统性源自太祖,那太祖皇后如此遭遇,你又如何说服他人?
登基一团乱麻,对外也是如此,这样的人,如何与俺一般共称太宗?实在是丢人。
唐朝,贞观三年。
众人都对赵光义的行为不太赞同。你要面子,那就做好面子,这样两头不靠又算什么?至于以功绩换美名……
李世民询问心腹重臣们:“你们看,之前神迹中提及的那几个头衔,是好是坏?”除去好弟弟,还有一个高梁河车神,一个宋朝风气带头人,而这个高梁河车神已经出现两次了。
尉迟敬德没憋住,笑出了声:“臣觉得二者仿佛都带了些许贬义。”
【当然,赵光义知不知道别人对他继位有所异议?】
【他当然知道,而后来他也找到了应对之法——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是赵普说的,在太平兴国六年。此前朝中无人知晓。】
“赵普?!”赵匡胤既吃惊,又愤怒,“他居然为这个畜生找继位合法性?”
赵德昭委婉道:“可能宰相他也是为了自保吧。”
【金匮之盟是怎么证实赵光义的正统性呢?和兄弟几人的母亲杜太后有关。】
【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得很严重,就召宰相赵普入宫。当着赵普的面,杜太后严肃地告诫太祖“国赖长君” ,并要求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太祖哭着答应了。杜太后就让赵普将此事记下,不可违背。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在纸尾写下“臣普书”,并藏在金匮(同“柜”)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事被记入正史,被称为独传约——就是皇位只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二人之间传递。】
【但从这个说法出现开始,就还有一个版本,也就是三传约——赵匡胤传位赵光义后,赵光义应该传位弟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给太祖之子赵德昭。】
宋朝。
赵光美恍然大悟:“怪不得两年以后我就死了,还是忧悸而死,原来我是一直害怕哪天二哥你就问我是不是要当皇帝啊。”
赵德昭则是关心金匮之盟:“爹爹,这个金匮之盟是真是假啊?而且,赵普六年以后才拿出来就算了,二叔为什么要那时候公布天下啊?”不管是真是假,你都登基六年了,突然跑出来公布一个金匮之盟,图什么?
太平兴国三年。
赵光义感觉自己的脸已经僵了,牙都要咬碎了。
他借口让大臣们稍事休息,自己匆匆离开正殿,来到了后殿。此时,他满心的怒火不再压抑,瞬间释放了出来:“朕怎么不知道有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