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陛下,”长孙无忌坚定道,“一定会的。”其他人脸上的神情也是如此。
陛下心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而后也必定能够四海宁晏,诸夷来朝!
【随后,李继迁攻克了银州,又深感自己实力弱小,就派张浦出使辽朝,表示归附。】
【面对一个可能将河西拉到自己这边的机会,辽圣宗虽然认为李继迁其心不诚,最终答应了他,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并下嫁宗室女义成公主。】
【面对李继迁和辽朝的结盟,以及始终无法消灭李继迁的烦躁,宋朝在此时干了一件随后看来起到了不小反作用的事情。】
【淳化五年,宋朝对夏州地区施行严禁“青白盐”入境的经济封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畜牧为业的党项人,其粮食主要以当地天然丰产的池盐(多数为青白色,故名青白盐)与边民交换所得。
赵光义的盐禁政策旨在引起党项族的粮食危机,但实际上影响的却不只是与宋朝敌对、追随李继迁的人。】
【宋朝关陇边民因食盐断绝而骚然不安,而其余未曾跟随李继迁的游牧部族因粮食恐慌而相率扰边,反而为李继迁推波助澜,甚至壮大了李继迁的力量,最后宋朝只得撤销禁令。】
宋朝,开宝元年。
看到这里,赵匡胤终于又开始和赵光义说话:“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打完辽朝脑子废了?搞经济封锁之前,就不想想到底对谁影响最大?”李继迁怎么样是次要的,关键是赵光义究竟是如何应对的。
结果,看到现在,赵光义的应对都没什么好的,最后看下来要不是变成了李继迁的助力,要不就是对李继迁的根基没什么用、只是暂时伤害罢了。
想到这里,赵匡胤脸色有点微妙,到底是朝中都脑子不太清醒呢,还是朝中有李继迁的支持者呢?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急急命令身旁侍从:“记下来,赶紧记下来,这件事以后可不能干。”
吩咐完,他又有些忧愁——西夏到底是什么时候建国的啊?看这样子,李继迁是会一直打下去,最后不会是朕屈服了吧?朕不可能屈服于一个反叛势力的!
好在,神迹打消了他的恐惧。
【随后,李继迁就一直在假意臣服和攻打宋朝中反复横跳,始终不肯真正臣服宋朝,也不愿意接受宋朝授予的节度使职位。】
【至道二年,李继迁截了宋朝40万石粮草,赵光义终于忍不下去了,命令李继隆、丁罕、范廷召、王超、张守恩五路并进,但宋朝的老毛病又犯了——五路军将官意见不统,擅自行动、避而不战的都有,而有的确实打了几仗、但由于其他路不配合,只能撤退。】
【随后,至道三年,赵光义就驾崩了。宋真宗赵恒继位,接受了李继迁的讲和条件,授其为定难军节度使,将定难五州又划归了李继迁名下。】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松了口气,太好了,他没有屈服于李继迁,没有承认对方,在他在位期间李继迁一直都是叛逆!
放下心后,他总算有心思关心其他事情。
至道三年,自己去世?现在是淳化四年,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改的至道这个年号?不会是下一个年号吧?虽然自己在高梁河时中的两箭,箭疮年年都会复发,这两年也觉得自己精力下降,但时间会这么快吗?
还有,太子赵恒是谁?他现在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儿子。不管怎么说,这个儿子继位后,居然答应了李继迁的条件,又把定难五州给出去了!(至道元年,赵元侃改名赵恒,立为太子)
哦,对了,之前是不是说就是这个宋真宗开始搞祖宗之法的,那他怎么不看看他爹对定难五州和李继迁的态度呢?
至于宋朝的老毛病,既然是老毛病了,他当然知晓,他一直搞以文驭武不也是想要消除这个毛病吗?只不过,看起来成效有限而已。
宋朝,开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