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鲜卑遗风与唐朝

【而这份影响不止在他们身上体现,纵观整个唐朝,从始至终皇室都在受着这份影响,而民间朝堂也不例外。】

【说一个例子,唐朝有“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事情,在这里,主要是提一下整个唐朝皇室和朝廷对此的态度。

以唐僖宗为例,当起义军即将攻打到他的所在地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决定出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或者犹豫,而朝堂百官呢?也并没有反对,甚至都没有人出来劝说这样丢脸、天子应当固守国都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刨除当时其他具体的因素,单论唐朝君臣能够十分自然地接受这种方法,除了唐朝已经开过这种先例,这和李家的出身、整个唐朝受到的影响也有关系。】

【李唐与鲜卑这个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百年后皇室也依旧承载着一些游牧民族的特性,那就是不认为跑路有什么问题。朝堂同样如此,并不像纯粹的汉人朝廷一样,哪怕最终还是出奔,在此之前还要争辩劝说一番。】

【而往后的宋朝,对于皇帝是否要出奔就有了极大争论——当然这和宋朝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关。】

【而与宋朝同时期被金朝进攻的辽朝,出奔迁移就比较果断。】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感觉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还能从这个角度找原因?”不过确实游牧民族和他们有所不同,那匈奴这两次被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后,就迁移地毫不犹豫,说跑就跑。

“但是陛下,”霍去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个唐朝能够国都失陷六次、天子跑了九次才亡国,真的很不一样。”就他知道的历史而言,一个朝代也顶多迁都两三次,根本没有哪个能像唐朝一样。

非要说相近的,还真的就是北边那群匈奴,虽然匈奴有时候没有固定的都城,而是以王帐为根据。

“……”刘彻沉默了,唐朝是一个后世朝代,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了唐朝还能继续存在。

难不成还真的和这个鲜卑影响有关系?

明朝,洪武年。

一群之前并没有想过从这方面来解读的人也陷入了沉默。

不说李唐究竟有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单纯说游牧民族的特点,好像确实是如此?

朱橚想到,不论远的历史,就说他大明起义以来,元朝朝廷见势不妙后就立刻北逃,还真的没有太多“虽然机会不大,但我还是坚持一下”的意思,北逃后更是跑得飞快,大明还屡次派兵才干掉了大部分北元势力。

等到四哥……按神迹中讲到的四哥亲征北伐,那瓦剌和鞑靼也一如既往先跑了,等到没事儿了就又回来像以前一样活动……

明朝的君臣并没有细究唐朝皇帝出奔是否有鲜卑的影响,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可能。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唐朝天子屡次出奔还可延续社稷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能否拿过来改一改在明朝应用的事情。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一群皇子们悄悄和彼此眼神交流:我们大清也是这样吗?

会吧?我大清可是满族,女真起家,也是神迹归类的游牧民族。

不对啊,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什么要抛弃京城跑路的想法啊……

……现在又不需要出奔,到那种情况谁知道会是什么样……

康熙眼角跳了跳,对于底下的情况他看的一清二楚,那群皇子们自以为隐秘的小动作也不例外。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大清有着游牧的出身,到了那种危急时刻也会像先祖们一样,选择暂时出奔吗?

而到底是坚守城池好,还是暂且出奔好,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选错了可能就会葬送掉王朝延续的希望。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也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唐朝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觉得可能还真有几分受此影响。

毕竟,先前面对突厥的边患问题,他耶耶就想过是否要迁都以避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