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十八年。
自看到前面的瓦岗寨归降唐朝时,杨坚和独孤伽罗先是肯定了他们之前对于唐朝归降人员的猜测——李渊八成是能够接收的,但这些第一效忠对象是谁,才是真正的问题。
而此时又看到唐朝居然连自己的龙兴之地都给丢了,不由大为震惊:“现在唐朝也就下辖关陇和河东一带,他派遣的什么人去守卫河东的?怎么连晋阳都能丢了?大部分地区都不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独孤伽罗则是充分展现了对李元吉行为的嫌弃之意:“作为亲王之尊,一地长官,这李元吉居然扔下城池连夜逃跑,哼。”也不知道李渊到底是怎么处理这个儿子的。
“只不过,怪不得李世民最终会成为太宗,此次事件大约还是他去解决的,而那些地方归降的人,只要是将领,恐怕有不少都会跟随他征战。”这既是他威望和功绩的来源,也是他积累势力的来源。
【消息传回长安,朝廷震动,李渊甚至下达了想要抛弃河东、仅仅守住关中的手令。】
【关键时刻,李世民上表,先是诚恳说明了河东、晋阳的重要性,接着又自请带兵,平定刘武周。于是,李渊将剩余的关中兵马全数委托与李世民,命他抵御刘武周。】
【十一月十四日,李世民率兵自龙门踏过已经冰冻的黄河,屯兵于柏壁(山西新绛县),与宋金刚相对峙。】
汉朝初年。
刘邦遇到过无数危急时刻,见过了许多大风大浪,唐朝这样对他来说都不算最险要的。但是,毕竟唐朝的情况有所不同:“差点要夭折了啊,这个唐朝。”
“不过,”他眼中精光一闪,“怪不得这个二子日后会是唐朝的太宗,这种情况,李渊这个开国皇帝都想要放弃,李世民却上了、最后还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威望又会是何等水平?”而且,李世民的野心,也该不断发展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清朝一贯看重自己的龙兴之地,甚至禁止汉人移居当地,只为了保存那块“满洲传统净土”。
康熙也开口强调:“大清的龙兴之地,切忌满汉混杂,一定要保持满族的文化风俗。还有,决不可想着,遇到强敌,就将满洲拱手让与他人!”
太子带头回答:“皇父,儿臣们明白,龙兴之地是我大清的命脉所在,自当不可让与他人。”
其余皇子们纷纷附和。
……
多年后的某个清朝时期。(此处没有神迹)
高居上位的人莫名打了一个喷嚏,感觉有些冷,左右侍从急忙为其披衣盖毯。
【此时,情况对李世民来讲并不友好。】
【一方面,刘武周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地区,士气正隆,而己方却因为接连丢失土地而有些人心惶惶。】
【另一方面,此前唐朝在刘武周来袭时,已经先后派出四次军队抵挡,也就是说唐朝已经丢了四次援军了,那么此时的关中所有兵力,必起刘武周也未必有多大的优势。】
【对此,李世民的选择是休兵秣马、收拢百姓和粮草,大军坚守不出,与此时坚守绛州的唐军互为犄角,只让非主力部队在空余时间出去突袭。】
明朝,洪武年。
见李世民又开始驻扎城内、坚守不出,朱柏就把目光投向了此时也在殿中的耿炳文。
耿炳文先是看向朱元璋,见他示意,这才开口解释:“唐太宗的守城并非纯粹的守城。如神迹所说,当时情况对唐军其实非常不利,”
“那就是他要再次消耗敌人、积累自身?”朱柏联想到之前的浅水原一战,李世民同样有过坚守的情况。
“不止,当时唐太宗并未派人出动骚扰,而此次他让非主力出动,他是在建立自己作战的节奏,同时尝试打断或者打乱刘武周的阵脚。”耿炳文说道,又想起神迹那个“节奏大师”的说法,不由赞同。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作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能够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