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灌钢法早已有之,明朝的君臣们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很快抓住了这段话中对他们最关键的内容:“不同含碳量的钢”。
“也就是说,所有的钢铁里面都是有这个叫‘碳’的东西?”傅友德开口,作为常年征战的武将,他对于铠甲兵器最为敏感,同样,对于这些铁制品的好坏也是极为在意,“那,不同碳含量的钢铁,会有什么不同?”
朱标联系前文:“炒钢法是将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而熟铁是由生铁炒制后形成,那是不是说明生铁中碳的含量要高于熟铁?”
另一人回想:“熟铁仿佛更容易变形,更软一些,而生铁非常坚硬。”
也就是说,碳这个东西含量越高,铁就会越坚硬。那灌钢时,只要按照合适的比例,就能制作出朝廷想要的器具——此时工匠们在实践中其实早已摸索出了熟铁生铁比例不同生产出的不同钢铁,但并没有彻底搞清楚这其中到底是有何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碳,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南北朝之前的朝代暂时没有时间研究这些内容,而是都在忙着将灌钢法记录下来,准备在自己的朝代进行应用。
【而到了隋唐时期,灌钢法等进一步应用,为大量铁质铠甲兵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铁器的制作上,大量采用锻制,促进了铁器形态的多样化和结构的复杂化,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作用到兵器和铠甲上,就是形制多样、质量提高。】
【以唐朝的铠甲而论,种类极为丰富,“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鸟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而唐军的铠甲制式,大致与南北朝时期的铠甲有所相似,同时唐朝制作铠甲的甲片更大,层层叠叠,并且覆盖范围广泛,从上身一直延续到脚踝,都是铠甲防护的范围,也就让唐朝骑兵的防护能力较之从前的骑兵更加完善。】
【而唐军骑兵的兵器同样得益于冶铁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杀伤性更强,更便于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唐军骑兵的冲杀。】
汉朝,建安年间。
曹操看着唐军种类繁多的铠甲,以及马匹的具装铠,眼神中满是羡慕。
他多缺铠甲啊!不是那种零零散散的铠甲,而是这样完整的、成套的铠甲,何况,这都是铁质铠甲!想当年,他打完官渡之战,还是很羡慕袁绍的三百具马铠。
要是有了足够的成套铠甲,包括马的具装铠在内,他就能武装起一支强大的骑兵来,而这样的重骑兵的战斗力,足够他征战四方了。
汉朝初年。
刘邦看着神迹中各种铠甲的样子:“这种形制,大汉可以尝试仿造一些。”虽然此时还没有通过灌钢法炼制钢铁,但铠甲的形制仿制一下也亏不了什么,只要等到真正开始应用灌钢法,就可以制造这样的铠甲了。
“防护范围一直到脚踝,怪不得唐太宗屡次带领骑兵深入敌阵,连马匹都阵亡,自身却没有什么大问题。”就以李世民那种带兵冲锋的风格,敌军怎么会不向他疯狂放箭和砍杀?依照现在的铠甲,重要部位确实能够进行防护,但脚踝等肢体末端就未必能够防住了。
包括那个李道宗,射成了刺猬还没事儿,真是多亏了这样的铠甲。
这种作战风格果然不是能够轻易复制的,不然你没冲几次,说不定就死在冷箭之下了。
“不过,唐军在征讨地方势力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完整具装马铠。”不然,以具装铠对马匹的防护,战马未必会那么容易死掉。
【而唐军,或者说李世民率领的玄甲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每次都能取得不菲战果,除了硬性条件的优越外,和他们的骑兵战术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