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彩蛋·盛世衰亡3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李林甫去世,李隆基任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

【而担任了宰相的杨国忠发现,安禄山竟然蔑视、瞧不起自己,分明当时李林甫还担任宰相时,他完全不是这个态度:“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

【但杨国忠努力许久,都没能制服安禄山。】

【于是,杨国忠开始向李隆基进言,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杨国忠说了不止一次,但李隆基始终不信,只当做是两人不和而已。】

【此时,安禄山已经不只是两地节度了,他还兼任了河东节度使。】

【但是,虽然杨国忠是出于私心,可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这也是杨国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做得正确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出于原本对安禄山的信任,加上安禄山敏锐机变、总能做出正确的表现,又让自己的长子娶了皇太子之女,并留任长安,李隆基对安禄山的信任坚固无比。】

【那么,安禄山:甲.大好机会,怎能不反

乙.看看情况再说

丙.陛下对我恩重如山,怎能谋反】

李世民压下自己想要骂人的欲望,他觉得这次的选项就是在嘲讽、不对,是在嘲讽李隆基。

还能选什么?安禄山那样子,说他不想反都没人信,只有李隆基,李隆基不算人。

“安禄山长子娶了皇太子之女又如何?留任长安又如何?”李世民真的想要把李隆基脑子摇一摇,看看能不能摇得清醒一点。

你想想你自己对待儿子孙子的态度!你为什么会觉得安禄山就会为了长子安安分分?倘若有机会,一个儿子又算什么?

你平时不是提防儿子们提防的紧吗?这时候,怎么就想不起来这个传统了!

宋朝,开宝元年。

“这还真是杨国忠难得做对的一件事。”赵德昭感慨,虽然出发点完全是为了私心、根本不是为了安禄山真的要造反,但误打误撞,杨国忠还真是说对了。

只是,除了这件事,杨国忠基本就没有做过什么对的事情。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宣称要讨伐逆贼杨国忠,麾下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

【当时唐朝内部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在安禄山挥兵而下时,不少地方迅速被攻克。加之当时唐朝的兵力情况为“外重内轻”,精锐尽皆戍守边疆,因而各州县更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兵锋。】

【李隆基起初还不愿相信,过了几日才承认安禄山造反,开始处理此事。】

【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讨伐安禄山。】

李靖道:“此时最好的办法还是坚守要塞关隘,等待安禄山兵疲、军心动荡,也等待边关精锐士卒回援。”

毕竟,此时大唐外重内轻,有多少真正能够作战的精兵还不知道,但八成是要就地征兵——但国内久不见战争,百姓还有多少关于如何战斗的知识?

而安禄山麾下的,是真真正正戍守边疆、作战序列的兵卒!

“朕知晓。但……”但是,早已被荣华糊了脑袋的李隆基知道吗?

不说别的,战报传来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不相信,硬生生拖了几天才开始处置……若早一天下命令,作战就能更从容一分,李隆基还真是……

【高仙芝、封常清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是缺乏战斗经验的普通百姓,而且他们已经没有训练的时间了。

于是,唐军战事不利,安禄山十二月就攻入洛阳。

在这样的情况下,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此时,李隆基:甲.催促二人尽快出兵

乙.相信身经百战的二人,让他们自行决定

丙.听了监军的报告,阵前斩杀二人】

贞观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