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观看,他已经摸清楚了赵光义的后代的德行:朕和众卿为大宋带来了和平,这还不够吗?这就是天大的仁德之举,堪为三代之后的圣君啊!

说实话,揣摩出这些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之后,赵匡胤只觉得自己想要把他们挨个揍一遍,这样的逻辑是一个正常的皇帝能拥有的吗?这样的话语和想法是正常的执掌国家大权、身登金銮殿的国家柱石能够搞出来的吗?

他只能再一次确认了,大宋从皇帝到宰辅重臣,有一个算一个,大部分都被莫名其妙的思想荼毒了个干净。

和平——什么和平?

说实话,赵匡胤这样的人,本质上在乎的并不是那些人口中追捧的和平,他所在乎的,是通过和平得来的发展时间,他所想要的一直都是发展。和平,能够给大宋更好的发展环境,那么,自然要维持和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获得和平的方法却有很多,和亲贸易是一种,发动战争同样是一种。

若是如他所想,大宋能够平定北方除辽国以外的力量,稳定定难等地区,并且夺取燕云,那才是他概念中的和平。

可是大宋的后世君王是怎么做的!大宋的臣子又是怎么做的!他想要约束一下武将们过分的行为,不是想让所有人都丢掉唐时的勇武啊。

赵匡胤深深叹气,面对赵光美等人担忧的目光,只是道:“没什么,朕只是突然有些明白,古时那些帝王渴求长生的原因了。”

说什么都没有用,特别是有过前车之鉴,赵匡胤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对其他人执掌江山能够放心,因此,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己活得长久。

【关于匈奴的来历,有多种观点。】

【有人认为,匈奴与中原祖上同出一源,“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司马迁)】

【也有人认为,匈奴最初并非单一民族的名字,而是对于鬼方、猃狁、戎、狄的统称。】

【但不论如何,在最初的阶段,匈奴都是一个松散的、没有绝对中央的、各自聚散的割据的部落联盟。他们与中原王朝时有冲突,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而当时的中原,实际上也并非一个统一政权。】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秦王政也不再是以往的“共主”,而是一个全新的身份:皇帝。】

【而与中原的征战统一并行的,是草原上的征战统一。】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分布在阴山南北的匈奴部落已经逐渐整合了散落各地的部族,形成了有着中央王庭、掌管东部的左贤王、掌管西部的右贤王的政治体制。

但此时的匈奴依旧不是一个绝对强有力的力量,草原上仍旧有许多地方不在掌控,即便归于掌控的也并不受王庭的绝对统治。】

【这时的匈奴,依旧不是中原的对手,秦始皇时期,蒙恬带兵三十万驻守边塞,“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出自贾谊的话语印证了当时匈奴的势弱。】

【直到胡亥于阴谋中登基,秦二世元年,匈奴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君主——冒顿。】

秦朝。

嬴政并不为匈奴达成统一而感到惊讶,也不为贾谊描述自己治下的边疆而感到愉快或其它,他在意的只是一点:这个真正意义上统一匈奴、让匈奴成为一个强横势力的君主,是在秦二世元年开始登上舞台的。

他知道胡亥登基必然阴谋重重,也知晓胡亥应该什么都做不成——除了败光大秦的基业外。但是,他毕竟是中原王朝的君主,是对国土有着最主要责任的人。

而在这样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治理下,面对一个崛起的统一整个草原的匈奴,大秦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回应?

不要说蒙恬在边疆,若是蒙恬尚在,大秦也不会区区二世就消亡。一个将领若是没有君主的信任,又能发挥出多少能力?武安君的例子还在呢。

始皇帝闭目一瞬,掩藏在袍袖中的手紧紧攥住,怪不得,怪不得汉朝居然面对匈奴如此卑微,这莫不就是胡亥遗留下来的大难!

这时,他想到了一件事情,汉朝建立时,那个刘邦作为天子“不能具钧驷”,也就是汉朝缺少马匹——河套呢?大秦夺下的河套不会又落到了匈奴手中吧!?

汉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