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后续…彩蛋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启的身体此时已经不妙,他勉力支撑着,和自己心目中最好的继承人刘彻一起观看神迹。

看到神迹中提到了自己父皇遗留下来的诸侯王问题,他只是笑笑,转而看向刘彻道:“彻儿,朕希望你能够更加沉稳地去处理一些事情。毕竟,虽然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但也需要时间。”

就像刘恒在位期间发展壮大的诸侯王力量,刘恒真的不知晓吗?

不,只是,如同大汉这些年来整体上一直都是休养生息的国策一般,诸侯王壮大,也只是当时没有其他办法造成的副作用。或许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加以限制、让他们的力量不能太过强大,但整体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

而自他登基后,诸侯王的势力就开始被削弱,七国之乱虽然让他受到了一次胁迫,但过后,诸侯王的权力都遭到了一次削弱、活动也受到了限制,“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如此一来,也就给彻儿日后扫除了一大隐患。

至于他这个儿子,刘启看得很清楚,和自己一样有着锐意坚决的一面,又颇为骄傲。等自己百年之后,他必然想要征讨匈奴……

但是,这同样不能一蹴而就。

刘彻身上自信满满、神采飞扬,少年人的锐气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放心吧,父皇,儿臣怎么可能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儿臣定会实现我大汉的夙愿、一雪前耻!”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已经不在意那些诸侯王了,左右他们早已无力与中央为敌、影响中央政策了,他反倒更加关注那些地方豪族。

这些地方豪族,有些是经过大汉的军功等方式崛起,有些则是与神迹中说的豪商富贾有关,还有些两头都占、相互交织,这些人,影响的是大汉对于各地最基本的掌控力。

虽然授命的官员也未必能够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传达天子的意思,但他们毕竟是朝廷官员,可以依照各种律法来加以处置;但若是当地的权力完全被豪族夺取,那,那一块地方,和实际上的分封又有多少区别?

大汉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消除掉开国以来分封的封国,让这些土地、人口等资源都尽数归于中央,归于天子的掌控,加强天子的力量。

而这些豪族无疑是违背了这一宗旨。

当然,他作为英明神武的天子,自然也有对策,定期的迁徙豪族,就是为了加强控制、打断他们的发展。只是,这样的力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弱;而大汉的中央力量又能否维持住对这些豪族的压制?

要知道,他能够成功定期迁徙豪族,可不是因为什么天子之威,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明朝,洪武年间。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在脑中又开始老话重提:“咱大明什么都好,特别是百姓,可是就有一些地方豪强,不知道理解朝廷法旨,不愿意遵守咱的规章制度。更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私利,将整个华夏、所有百姓都抛之脑后,买了个一干二净。”

将军们纷纷点头,表示对万岁的话的绝对赞同和拥护。

文官们中,有一些就略微有些尴尬,毕竟,将军们出自豪族的没有几个,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文官们就不同了,出自有一定底蕴之家的不在少数。

而朱元璋这番没有点名道姓的对象是谁,他们也都清楚,不就还是那些江南士族豪族嘛!万岁讨厌那些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又有了神迹中关于那个太宗故事,万岁就更加讨厌这些人了。

没看见这段时间,朝中凡是江南出身的人被挑刺的频率都比其他人高嘛。

【当然,这些问题具有历史原因,属于时代特性。】

【其中的不少内容,在刘启继位后就得到了缓解乃至解决,再到武帝登基,更是进行了更加彻底的治理,让汉朝中央皇权变得越发强大。】

【但,同在其中的豪强问题,却没有因为这两代皇帝的打击而彻底根治,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豪强逐渐强大,自汉朝建国以来就有的迁徙之法在汉元帝时期就遭到破坏,再往后的汉成帝、汉哀帝更是无力应对。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及至东汉,自建国伊始,就无法与豪强力量分离,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也只能和豪强达成妥协,豪强的力量深入到了东汉的整个体制之中,朝廷唯一的方法只是通过任命当地长官来与豪强形成平衡。】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苦笑,他的大汉的情况确实如此,这并没有什么能够辩解的地方,也没必要辩解。

毕竟,他的建国也确实和一批豪强关联深刻,就连他自己本人,都算是有着一定豪强背景;而若是说如高皇帝一般登基后就依靠手中力量重塑秩序、消解开国功臣……

他做不到。

毕竟,这些豪强本身经营多年,拥有的力量早已不限于经济,也不是如高皇帝的功臣那般限于军事、还是不太牢靠的军事,他们的触角到处都有,经济、文化、军事、政治、舆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