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年间。
看着这遥辇氏,迭剌部,夷离堇,有些不善此道的人就开始头昏脑涨,不由抱怨道:“这契丹不愧是外族,就和那突厥匈奴一样,这些外族都是乱七八糟的,官职一大串,制度也一大串。”
让他一时半会儿根本分不清楚,非得耐心搞上半天才能勉强理清头绪。
李世民得出结论:“所以这个契丹在大唐期间还变换了核心群体?从大贺氏变成了遥辇氏。”如今契丹的可汗都是出自大贺氏,暂时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权力旁落的迹象,可神迹中已经是从遥辇氏到耶律氏手中过渡的阶段了。
杜如晦在心里算了算,说出自己的观点:“很有可能契丹在归附我大唐后有过大的内部动乱,甚至分崩离析,之后重新聚拢的契丹才以遥辇氏为尊。”
异族嘛,虽然他们的可汗和中原的天子不能完全等同,但如果说从一个姓氏换到了另一个姓氏手中,也是势必要经历一场,或者好几场风波的。
宋朝,开宝元年。
赵德芳翻着大宋对辽朝历史情况的记载,对照道:“北院和南院来源于迭剌部,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所设的八部中就包含这两部,那么之前,在遥辇氏时期,契丹八部应当就是迭剌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突举部。”
“这个应该是遥辇氏第一任可汗阻午可汗时期的八部吧,”赵德昭听着就觉得有点复杂,“要是能够知道这些部的具体含义、设立的具体情况就好了。”
毕竟很多都是音译,并不能完全传递出这些“部”的含义,或者说,有些名字只是单纯的地名等,但地名背后的历史、政治因素相当重要。
赵光美想了想对辽国的了解,也对此不太爽快:“别提了,就说这遥辇氏八部,说不定其中哪一部还是另一部中直接拉出来一批人组建的,氏族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一来,再想分析,就更麻烦了,全都沾亲带故的。
【当时是天复二年,也是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李晔时期。】
【当时的唐朝已经走到了不可抵挡的灭亡阶段,纵使李晔设法挽救也并不能达成效果。中原大地各处分裂,五代十国将要登场的各方军阀势力已经出现。】
【而契丹的情况与中原也密切相关,又有几分相似。】
【自遥辇氏联盟建立后不久,耶律氏就开始世袭夷离堇的职位,掌握兵权、刑罚,势力根深蒂固,不断壮大。】
【而随着契丹的发展,部落联盟的政治状态势必会逐渐落后于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而逐步产生裂痕,直到有一天,这个制度被淘汰,或者这个民族被淘汰。】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一直都想要攻破匈奴,自然对匈奴的制度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也尽可能地搜集匈奴相关的一切资料。
看到关于契丹的情况,他便道:“这些外族和大汉以及后来中原的制度确实不太一样,即使有些外族模仿中原套用了一套壳子,但他们的运转方式是与大汉完全不同的。”
一方面,他们的体制其实相当简陋——虽然说也有不少官职,但与中原相比,依旧显得简单,很松散;
另一方面,他们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是以血缘为核心——这不是说中原就不讲究血缘了,但是通常而言,能够世袭的也就是皇位、爵位等。
像是让耶律氏世袭执掌兵权和刑罚的“夷离堇”一职,而可汗的世袭却不是耶律氏而是遥辇氏,在大汉是不会出现的,起码在中央正常运转、天子理智清醒的情况下不会。
主父偃等皇帝说完,又过了几息,才道:“所以,这个契丹之前的情况,就可以算作部落联盟吗?”这个部落,是否可以算是部族的意思?
秦朝。
嬴政同样关心契丹的政治体系问题,他已经知道日后这个契丹会变成一个朝代——虽然是被神迹专门点名有契丹特色,但到底是形成了一个如其他王朝一般的朝代。
而如今,契丹还是一个“部落联盟”,与匈奴类似。
“所以,随着所处情况的发展,契丹想要继续,那这个部落联盟的政治形态只有被淘汰这样一个结果……”如果不更改政治体制,极大的可能,契丹就会在混乱中消亡。
嬴政沉默下来,所以,郡县、皇帝制度就是对先前周天子的制度的替代——那么,他所创立的这些制度,难道不会有落伍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