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度吗……
契丹本属游牧,而他们又没有完全汉化,草原放牧依旧是核心——那他们的马匹应当是不会缺乏的,不论质量究竟如何,但数量绝对不会是问题;
小主,
而又有大批适合耕种的土地转为农耕,稳定的粮草来源也有了,起码可以保证一部分军队、战事的粮草,不管怎么说,农耕的稳定性还是要比游牧高一些的。当然,这不排除他们依旧保持着边征战边打草谷的传统。
刘彻眼睛有点绿了,不是为了别的,还是为了契丹的马匹——那可都是马啊!即使质量可能差点,但数量都上去了啊!他大汉要是有那么多马……
宋朝,开宝元年。
和他同样心情的,正是赵匡胤。
大宋缺马!缺马啊!
自唐末五代以来,天子蒙尘,各处的马政早已荒废,“诸州监牧多废, 国马无复孳息”,即使看起来各个朝代互相征伐不休,但实际上,中原的战马已经陷入了中断。
而他作为将领出身,自然知道马匹的重要性——辽国那边,骑兵一人三马,人人皆会骑行射猎,堪称马背上的国家,而这也是辽国能够存在的重要倚仗。可大宋呢?
大宋虽然也有骑兵,但战马的数量实在不能说是充裕,就连非战马的普通马匹,都算是紧缺存在。
“不能急,这事儿不能急……”赵匡胤自言自语,让自己冷静下来。战马培育和扩大可不是短时间的事情,需要的是数代之功,如今,他已经为大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央有左右飞龙二院,地方有多处牧马场所,接下来,就是选好养马人选,然后交给时间了。
只是,一提到这件事,他就又想到了变成了西夏的定难五州……定难五州决不能丢!不能让他们独立出去,大宋不能没有这块土地。
【当然,契丹的传统,游牧,耶律德光并没有忽视,也没有让其被取代的想法。】
【天显二年,耶律德光就曾亲自视察契丹各处牧群的情况,加之契丹传统的行朝制度,耶律德光每到一处,自然就会了解各处的政治经济情况,其中就包括当地部族的牧群。】
【此外,作为完善契丹制度的皇帝,畜牧制度同样在完善之列。耶律德光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国有畜群的群牧官,负责各个牧群的发展。】
【而契丹人也依旧重视畜牧,从这之中延伸的就是对骑马射猎技能的重视,“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於野,弛兵于民。”即使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提升,又有大量汉人加入,契丹也并不曾改变对骑射技能的态度,就连后妃都“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
事实上,很多加入契丹的汉人士族,同样开始重视骑射,将之视为基础技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辽国灭亡。】
【这种情况,和后来的一些非汉人王朝有所不同。】
【当然,获得燕云,给耶律德光、契丹带来的好处并不止于此。】
【比如盐。契丹先前的盐来源并不多,虽然尚且够用,但也并不充裕。而获得燕云地区后,“始得河间煮海之利”,于是先是在香河县设立榷盐院,其后更是发展成为辽朝的主要产盐地,“五京计司各以其地领之”。】
明朝,洪武年间。
朱棣道:“有辽一代,确实对燕云地区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契丹到底对汉人并非平等。”不可否认,在当时战火连天的环境下,耶律德光和契丹保护住了燕云地区,也对燕云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并没有强迫汉人,没有制定什么几等人种。
但是,虽然政治制度上确实不曾强迫改变、歧视汉人,但从刑罚、政治等各方面来看,汉人终究是被歧视的一方。
“没办法,那毕竟是契丹人的王朝,”朱樉叹道,虽然除了元朝,辽金基本上都没有直接制定什么歧视汉人的政策,但到底并不能把汉人当做政治核心——汉化也不行。辽朝还好,南北官制保证了平稳、缓和了矛盾,金朝,可就是汉化太过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