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
看着耶律德光的行动,在场几人都有些疑惑。
他们原本是当耶律德光是怀抱必定灭亡后晋、占领后晋领土的目标而不断征战的,或者说,契丹一方应当是有着明确计划,从哪一条路南下、沿着哪几座城池推进主力……而相关的预防措施,比如面对后晋突然增兵、军力调动等情况,也应当存在。
可现在看来,耶律德光、契丹一方,怎么这么像是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般详细规划?
虽然战场上瞬息万变,一切计划都要依照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不会一成不变,但如果耶律德光是抱着打算通过大举进攻灭亡后晋的想法,这计划变得也太快了些。
难道,耶律德光确实想着灭掉后晋,但深入到作战方式、用兵原则,则还是传统游牧的那一套,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
毕竟,看这几次战争情况,契丹不论是进还是退,速度都太快了些,二者之间的转换也很快,虽然这和契丹多为骑兵的军队构成脱不开关系,但他们显然也没有实行如中原双方交战时的围绕一个城池的长期拉锯。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对于石重贵此次的将领任命充满嫌弃与不满:“张从恩,这么一个毫无武将该有的勇武和胆魄的人,少帝居然把军中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他……分明是个畏辽军如虎的人,只想自保,赵延寿等人从汤阴回撤,黎阳那么多大军居然没有一个出去追击的。”
赵匡胤是发自内心地看不上石重贵用人的眼光,收拢军权、搞政治斗争这都没问题,但这种核心主帅上,起码得来一个说得过去的吧?不然别哪天收拢权力了,国家也灭亡了……
就像他,虽然在抑制武将,但一方面事出有因,另一方面,他可没有让那些废物上台。
而张从恩呢?后晋主力全部都到了黎阳,赵延寿等先锋所在的汤阴则是相州和黎阳之间。眼看着辽军士气败退接连北还,黎阳的这些人怎么不追击一下?能消灭一些辽国的力量就是一些啊!
赵光美等人都表示同意:“石重贵这个少帝的眼光确实……”就神迹列出来的这几个将领任命,最核心的杜重威和张从恩,都是靠不住的,不仅没有在与辽军的作战中发挥多大的正面作用,反而在后晋灭亡这件事上献出了一份力量。
【就在石重贵准备亲征的时候,北还的契丹军并没有真正离去。】
【后晋主力屯于黎阳,避战不出,于是先前往东走去进攻邺都的那一支前军并没有撤离,而是依旧在邺都境内作战,并包围了魏州,这时,消失已久的杜重威终于出现,他前来支援魏州守军。】
【二月初一,石重贵率兵到达滑州,从这里渡过黄河北上就是黎阳。于是第二天,石重贵就到黎阳慰劳军队,又于九日在戚城检阅诸军。】
【混乱的后晋军队此时重新变得有序起来,十一日,马全节、李守贞、张彦泽带领前军出发,随后,符彦卿、皇甫遇、李殷分别率领部下开拔。】
【石重贵又命令恒州的杜重威前去与马全节会合,然后继续北上。】
【同时,位于府州(陕西府谷)的振武节度使折从阮主动出兵,攻克了契丹境内的胜州(内蒙古托克托县),并继续向朔州进军。】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有些惊讶,这是后晋打出来了?开始反攻了?
所以,后晋到底也不算一片混乱、无力回天,到底还是要看石重贵的用人了——那远在边疆的振武节度使折从阮不就很好嘛。胜州不用说,朔州可是燕云地区被割让给耶律德光的州府之一。
包围了朔州,先不讨论最后到底能不能攻克,只是包围朔州这个行为,就足以给耶律德光带来极大的压力——这可是回家的后路。这样一来,起码能够起到逼迫对方退兵,解后晋之困的作用。
“这个杜重威……”刘秀有些沉默,此人自前面将领任免出现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直到这里救援魏州——他不是北面行营的总指挥吗?不是镇守恒州吗?恒州周围那么多县都被攻克了,他怎么没什么动静?
不对,他还出现过,就是上书给石重贵讲恒州情况危急……
刘秀有些怀疑,按他来看,此次耶律德光的南下结果一定还是回师契丹,与上次并无太大不同。但后晋倘若能够操作得当,也应当能够从现在的情势变化中获取一定的战果。而现在看看石重贵倚重的人选……真的可以吗?
【自己境内都出现问题了,耶律德光自然没有了太多的征战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