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
几人的眼睛亮了。
这三起事件中,第一个耶律休哥之子耶律道士奴、耶律高九等人谋反就略过不用提了,耶律休哥都没了,自身也并非什么太祖三大支,没什么意义。
但是后面这两件,可都是能够掀起一阵风波的大事儿啊。
首先是皇太妃萧胡辇,是太宗一支之后,又握有永兴宫,还有个皇太妃的名头;往好里想一想,虽然穆宗无子,但是他的延昌宫是否还会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投向景宗一脉,还是愿意给太宗一系一点支持?
——不指望萧胡辇真的能够更迭皇位,但是只要她能够在西北给辽国找些事情,对大宋来说就是好事儿。
其次是那东京的叛乱,不论辽国到底对待各个京城是什么态度,但东京毕竟是五京之一,而且这个大延琳看起来还有些计划的样子,不是什么仅靠一时激愤就举兵反叛。那么,大宋能否在其中插上一手,给辽国的东部混乱延长一点时间?
或者,大延琳能够反叛,说明辽国东京、渤海国地区可是有着不小的矛盾在其中,大宋能不能利用这些矛盾,选一个好时机将其激化?
想到这些事件和漏洞可能给大宋带来的好处,赵匡胤几人就心情愉快——当然,利用这些事情的前提是,到那时候,辽国还依旧好好地存在着,大宋还没有能够收归燕云地区。
“不管怎样,辽国这种混乱的继承问题,以及他们本身的翰鲁朵制度,贵族传统之类的,都是我大宋可以利用的好机会。”赵匡胤觉得自己已经总结出了辽国的核心漏洞:继位问题。
而推动继位问题的,就是辽国本身的什么贵族传统推举啊,还有什么翰鲁朵制度、帝王子孙皆属于这一翰鲁朵啊,等等等等。
只要这些问题不变,那么辽国就会始终存在皇位继承问题,也就是神迹所说的“贵族风尚”,那大宋就会一直有机可乘。
【太平十一年,耶律隆绪驾崩,时年六十一岁。他的皇位传承已经立下皇太子,而在皇太子登位过程中:甲.一切正常,依制而行
乙.太子登基,然存有变故】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直接按下了乙。
但虽然他如此果断,却也不由生出些许怀疑与疑惑:这个耶律隆绪,自己是景宗之子,名正言顺,又在位多年,无可撼动,他的继承人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这样,居然还能出现变故?
这个时候,应该太祖三支中,自己一支和李胡那一支都不会有能力在这种时候出手,那么问题就只能是出在这个耶律隆绪自己的人手上。是他的子嗣争位了?
辽朝,统和二十四年。
最绷不住的不是辽太宗耶律德光,而是耶律隆绪和萧绰。
他俩同时想到了一起:都已经这么长时间持续地对大辽那些贵族们进行压制分割、减小权力了,怎么还能有人跳出来在帝位传承的关键时刻横插一杠?
【耶律隆绪虽然在位长久,但却存在一个问题:皇后萧菩萨哥生有两子,皆早夭。后来宫人萧耨(nòu)斤生下了一子,即耶律宗真,交与皇后萧菩萨哥抚养,待之如亲子。】
【但萧耨斤对此并不满意,后来耶律隆绪因她生育有功,封其为顺圣元妃。地位逐渐增高的萧耨斤野心也开始增长,她尝试陷害萧菩萨哥,未能成功;但耶律宗真是她的儿子,又被封为皇太子。】
【耶律隆绪驾崩前曾留下遗命,要求皇后萧菩萨哥为皇太后,萧耨斤为皇太妃。】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耶律隆绪驾崩,萧耨斤自立为太后,临朝摄政,并开始对萧菩萨哥及其一系赶尽杀绝。】
【而萧耨斤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才华:甲.可比应天与承天,推动辽朝继续兴旺发展
乙.一般般,无功无过,不制造矛盾但也不解决矛盾
丙.非贤君也,大量激化内部矛盾,又导致萧绰与耶律隆绪的治理建设遭到毁坏】
辽朝,会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