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和谈·太原

李世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想要说的。

明明宋朝的应对堪称愚蠢且无能,明明这样的情况绝对算得上耻辱,明明金军南下和宋朝的反应中有那么多的让人无法忍受、无法理解的地方……

但他就是没什么想说的,一点都没有。

他带着些许茫然,转头看向自己的心腹重臣们,却发现他们同样一片沉默,没有人想要说什么话或者表示一下,而高明他们同样安安静静,依旧乖乖地在那里看着神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沉默的氛围笼罩在了整个殿内,许久,程知节才开口:“这事儿吧……这事儿……这确实不好说……”他的嘴张开又合上,张开又合上,反复几次,最终也只能吐出来这么几段不成句的话。最终,程知节闭上了嘴,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这话。

又过了一会儿,长孙无忌出声了:“我……臣……虽然好像有很多问题,但问题太多了,太累了,而且……宋朝这样好像不算奇怪。”他不是不想说,而是真的不知道能说什么,已经麻木了。

宋朝都已经做出来这么多离谱的事情了,他还能说什么?说什么都不能准确描述出他的心情,还是算了吧。

况且,这么多离谱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但凡有那么一个不离谱,金朝和宋朝就不会变成现在的情况……这样高超的离谱水平,还有谁能够对此做出评价?

没有。

想来大家和他的感受是差不多的,所以才一直没有人说话。

宋朝,开宝年间。

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不能沉默。

于是,想了想,赵匡胤说了这么一句话:“朕觉得,接下来的第二次南下我们就不需要看了。”反正结果已经知道,完全不需要神迹再提醒他自己一次;而第二次南下的过程……那还用看吗?

第一次已经是这样离谱的了,第二次难道大宋能够突然变得靠谱起来吗?不,只会更加离谱,更加让人沉默无言。

赵匡胤突然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很能往好处想的人。经历了这些事情,看到了日后大宋的耻辱遭遇,以及他们做出来的种种完全不合逻辑的事情,他觉得自己从今往后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微微一笑,心平气和。

这也是一种好处吧。

赵匡胤尽力安慰着自己,努力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说法。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虽然班师回朝,但完颜银术可依旧带领着一批数量不少的军队停留在太原。】

【一方面,是为了尝试攻克太原,将其纳入金朝统治之下;另一方面,即使不能攻克太原,金军也可以消耗太原城以及周边各地的宋军力量。】

【当然,这种停留同样存在风险,金军作战多日,若是宋朝能够抓住机会,未尝不能对这一部分金军造成打击。】

【但是,宋朝独特的政治形态,激烈的朝堂党争,以及此时两位皇帝不约而同的对于权力的掌控欲、短视,则给了完颜银术可最好的机会。】

【赵桓在金军撤退后,在朝中几位大臣的劝解下,也决定解救太原,为王朝赢来一口喘息之机。】

【于是,五月,宋朝便诏令种师中从河北井陉西进,而南边则由姚古从长治、张孝纯之子张灏从汾州(山西汾阳)北上,与种师中配合作战。】

【方案很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出意外的,按照宋朝的一贯风格,再次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配合上的问题,自大开国以来,宋朝军队作战就不时出现多路兵马配合上的失误,这一次也不例外,西进的种师中很快趁势收复了寿阳、榆次,但张灏和姚古却迟迟不至,无法达成会和,种师中于是只能暂且退回。】

【其次是指挥上的问题,这更是一个对于宋朝而言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一方面,各路兵马根本没有一个协调指挥,种师中并不能直接指挥到姚古和张灏的兵马,三方虽然目标是协同作战,但实际上则是各自为战,非要说能够直接指挥各路兵马的人,也只有皇帝赵桓。但是赵桓的军事素养……】

【另一方面,则是宋朝常见的特色中央远程指挥,以及文官指点军政的特色。而当这两者合二为一,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不好说,总之这一次并没有发挥出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