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从神迹展示出来的农具来看,金朝中铁制农具的占比更高了,这显然还是冶铁技术发展的结果。虽然刘彻对于有多少农民能够使用铁农具还表示怀疑,但不妨碍他打算等神迹结束之后就催一催冶铁工匠们。
之前,从唐朝那些故事中获得的冶铁技术展示还在不断尝试中呢。
【天会十二年年底,完颜晟病笃,各路征战在外的兵马纷纷返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会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完颜晟驾崩于明德宫,年六十一。】
【正月二十五日,完颜亶灵前即位。】
【三月初七,完颜亶给完颜晟上谥号为文烈,庙号太宗;三月十二,将完颜晟葬于和陵,后又更名为恭陵。】
【到了贞元年间,完颜晟又被改葬到了大房山(北京房山区),陵墓依旧称为恭陵。当然,他不是自己一个人被迁走的,一同被迁去大房山的还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
金朝,天会六年。
对于自己最终的庙号和谥号,完颜晟还是满意的,这是对自己一生功绩的认可,也是盖棺定论,文烈,文,烈,是个好谥号!
至于说自己驾崩的事情……除去驾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包括自己一脉的后续、自己一些政治理念的落实以外,单纯论驾崩此事,完颜晟倒并没有太大不甘心。毕竟,自己已经六十一岁了,享寿六十,这个岁数不算小了!
他的兄长没有活过六十,弟弟斜也也没有,在兄弟之中,他的寿数已经相当之长。
至于皇陵的名号,和陵不错,恭陵也可以……嗯?迁陵?怎么突然就要迁陵了?
还不止自己一个人被迁陵,就连太祖的睿陵也要被迁走?
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完颜晟被这莫名其妙的发展惊住了,他看了这么多太宗故事,就没见谁还被迁陵的,至多不过是后来被改了庙号而已。怎么到了他大金,就会有这么突出的表现?
他开始在心里列出正常情况下迁陵的原因。嗯,为什么说是正常原因,因为若是出现了一个脑回路神奇的皇帝,有事儿没事儿的非要迁一下太祖太宗陵寝,也不是不可能,但这显然不能列入到正常考虑范围中去。
首先,有可能要迁都,所以葬在原有都城附近的皇家陵寝就要随之迁移……但是此次迁移的神迹只提到了太祖太宗陵寝,难道大金在完颜亶这小子在位期间就迁都了?还是说后来君王迁的都,但是只迁了太祖太宗陵寝,把其他皇帝都扔在原地不管了?亦或者是神迹没有提到?
不过,就算要迁都,也不是一定要带着祖宗陵寝走啊,看看那明朝,那明太祖的陵寝不就还在原地没有动弹么;还有之前的那些王朝,皇帝们也不是都非得葬在一处。
那么就是第二个猜想,原有地区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皇陵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所以才有了迁陵之举——是战争,战火烧到了这里,让大金都没有信心保证皇陵的安全了?
但逻辑也不是很通顺。
若是大金连太祖太宗的皇陵都没有信心保全,怎么还有心思和时间精力去迁陵?
不说别的,历史上那么多遭受战火的王朝,没有一个还想着迁走先祖皇陵的;像那宋国,那更是将皇陵统统都扔在一边不管了。
完颜晟思绪遭遇卡壳。
他想了想,决定把那个被提前排除的思路加进来,为什么不能有一个脑回路不同的皇帝呢?
一旦将这个方向加入考量,那就什么逻辑不通都没有了——反正这种人什么都能做出来,迁皇陵而已,一点都不算稀奇。
实话说,若是一定要将这个方面加以考量,完颜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一脉被灭的事情……这不会是同一个人干的好事儿吧?
完颜宗干等人就看着皇帝神色变幻莫测,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是否是皇帝不能接受、不愿意接受自己驾崩,或者不愿意接受完颜亶登基的事情……他们是不是应当做些什么准备?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