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德昭点头:“是啊,不过既然如此,连西夏都能坚持二十三年,那我大宋也势必不会是那么好攻克的!”
连西夏都能坚持二十三年,大宋难道就不能坚持更久?这又不是让他们出去作战,就是防守作战,以大宋的城池建设和军队军械建设,怎么着也能让蒙古人体会一下长期作战。
“不过,二十一年还有一次大规模征战,成吉思汗是亲征还是派遣将领?”
赵光美一算年龄,脱口而出:“肯定是派遣将领啊!”说完后,突然又有些犹豫,毕竟这游牧民族好像确实是亲征的时候很多,但他还是觉得以成吉思汗这时候的年龄不应当亲征,“毕竟蒙古看起来也不缺少将领。”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发动了三次对于西夏的征伐了,这一次虽然也没能彻底打下来这个地方,但已经迫使西夏求和,附蒙攻金,年年纳贡。
此时知道他们大蒙古国和西夏的纠葛居然还要一直持续到二十二年,有些王公将领不由有些躁动起来——他们承认,西夏在守城方面确实是有些心得,但是也不过如此,这一次不就求和了吗?怎么能一直到二十二年才拿下?
成吉思汗倒没觉得这提前被告知的时间跨度有什么大问题,左右何时征讨都是依照他的心意和决断而来:“西夏的守城方式,确实值得学习一二,毕竟西夏结束了,还有金国和宋国。”
金国现在倒是因为内乱和腐朽而衰弱下去,攻打起来也不是如何困难,但是再往南的宋国,可能就会有点不同。提前了解学习一下这些中原人习惯的防守方式也不是什么坏事。
见众人都将他的话听了进去,他才说到了自己要说的重点:“既然西夏已经求和,称臣纳贡,我又如何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木华黎明白了问题所在:“是西夏背叛了大汗,背叛了大蒙古国!”
【在这二十三年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主要进行了两方面作战。】
【一方面,就是南下攻金。太祖三年,金章宗驾崩,卫绍王登基,成吉思汗清楚卫绍王的无能庸碌,对待金朝的旨意并不跪下受诏;而卫绍王因此开始对蒙古产生不满。】
【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后,便打算抢先出手,直接攻打金朝——太祖六年,他便以替被金朝钉死在木驴上的祖先俺巴孩汗等首领复仇为理由,亲率大军攻金。】
【窝阔台也和他的两个兄长术赤、察合台,弟弟拖雷一起参与了这一次征战。】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先是带领一路兵马攻取净州、丰州(呼和浩特东)、云内(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武州、朔州等州,逼近金朝西京;】
【随后,又在大军兵分三路时,率领西路军沿太行山南下,从黄河北岸转向西北,进军平阳(山西临汾)、太原一带。】
【太祖十年,蒙古大军攻克金朝中都,金宣宗已经迁往南京开封。】
【在夺得中都后,成吉思汗不仅带着大军获得了大量财富和人口,夺得了不少工匠、武器等,还获得了一个后来在窝阔台登基、蒙古走向封建制度、定制中原方面立下了不少功劳的大臣。】
【在六年、七年、八年直至十年的连续作战后,十一年,蒙古大军退回漠北,但成吉思汗并没有就此结束对金朝的攻势;十二年,他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持九斿白纛,全权指挥攻金。】
【木华黎受封后,便带兵连年展开对金朝的攻势,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直到后来蒙古再次派遣大军进攻金朝。】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从这几段话中敏锐地窥见了金朝继承的混乱状态:“金章宗虽然后期应当是出了问题,但也不至于选出来卫绍王这样的继承人吧?”
但若是卫绍王并非金章宗所选,那金朝这时候的内部混乱程度可见一斑——而这还没多少年呢;再有,成吉思汗准备南下的时候还是卫绍王在位,等到他攻克中都的时候,到了南京开封的就是金宣宗了。
这卫绍王在位时间有点短了……是正常死亡、正常皇位更替吗?
这还不如辽朝呢,好歹后面基本都是一系传了下去,没出什么废帝号的事情。
至于这最后提到的大臣,李世民从中顿感不太妙:“且不论这个人到底是谁,可他立下的功劳除去窝阔台登基以外,看起来都是和中原相关——蒙古需要这么一个从金朝得来的人做这些事情,不会他们自己这时候根本不打算向中原制度转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