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进军四川-曹友闻

辽朝,会同年间。

“真是一点也不让人意外。”耶律德光险些笑出声来。至于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笑出来,倒不是因为他由此想到了大辽在最后阶段的遭遇,而是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宋朝已经形象全无、出现这些事情半点也不让人有什么激动之情。

不过,他确实是经过这一系列事件,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宋国的情况和问题: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也不是没有有雄心壮志之人,同样也有着敢为人先、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义士,甚至有时,宋国民间普通百姓的抵抗意志还颇为强烈;

——但是,上述的这些所有类别的人,大多数时候,却并不能真正做下决定,他们在更多时间中并没有决断的权力,而是受到更上一级的驱使。

而这些在更多时间能够掌控局势、真正影响到大局走向的人呢,大多数时候,都并不是上述那一些中的任一种类。

越想,耶律德光便越不由自主地对宋国产生了浓重的同情,当然也有对于宋国能够威胁性较低而高兴;同时,他甚至潜意识中对大辽的情况的满意度提高了,表现在外,就是先前观看完那“贵族风尚”后,面对大辽贵族们时有出现的不满和沉思眼神出现的频率降低了不少。

果然,幸福都是要靠对比的。

南宋,绍定年间。

看到窝阔台居然连一点缓冲都没有的就开始准备再度出兵,赵昀有一瞬间是崩溃的,他甚至一度想要干脆扔下不管,眼不见心不烦。反正朝堂上有衮衮诸公,现如今又有史弥远立于朝中……他不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念头出来后,赵昀就又想起来神迹中那句“被这一次的打击搞的灰心丧气”——就这一次打击,皇帝就郁郁不振,开始逃避,不敢再有什么雄心壮志……这个问题要是神迹没有明确点出来也就罢了,偏偏却直接说出来了!

这让他还怎么逃避?——毕竟,他还要脸。

赵昀现在年纪还算年轻,也并没有真的自己直接遭受打击,神迹中虽然他的想法最终惨败,但到底感受并没有像那个自己一般强烈。同时,此时他的心中也还存有着一些对于开创大业的渴求,对于自己的脸面也还是颇为在意的。

再有,现在史弥远还在,赵昀自己还没有尝到过不受他压制的掌握大权的感觉,自然也不愿意在此时就进一步落入下风。

于是,他尽力振作了起来。

只不过,蒙古的速度还是有些超乎了大宋君臣的承受力:这是一年十二个月,没有一天不在征战啊!

赵昀把第一个目标对准了赵彦呐:“这个赵彦呐……”史嵩之不好说,郑清之是他的老师,可赵彦呐这件事上的问题可是明明白白。

迅速有人回答道:“官家容禀,赵彦呐曾为提点刑狱,时誉甚都。及至崔公与其共事,方察其人大言无实……”此人说到此处,顿了又顿,终于道,“崔公以为他日误事省必此人,请庙堂毋付以边藩。”

所以赵彦呐最后又怎么跑到边藩,不只是跑到边藩,还担任了四川制置使,成为了最高长官?

赵昀开始回想自己对四川制置使的记忆。

啊,先是郑损,但是他在成吉思汗派骑兵南下入侵四川之后,抛弃了重要州府……然后就换成了桂如渊,但是桂如渊在面对拖雷带兵“借道”之时,先是对蒙古的行军路线判断错误,后是弃城而逃……所以现如今就换成了赵彦呐。

“……”然后赵彦呐现在也弃城而逃了?

赵昀在心中把这三个人全部划了一笔——这几个人不能用了。

但是川蜀地区至关重要,到底派谁前去才能不至于出现又一次的弃城而逃?崔公,崔与之?但是他一直推辞自己给他的任命。

【赵彦呐跑了,但是随后又调派了麾下的何邻和王宣带兵前往沔州,支援高稼。】

【面对来袭的阔端带领的蒙古兵马,高稼选择了疑兵之计,升旗鼓噪,假做疑兵。】

【但是等到蒙古军真的出现之后,何邻和王宣也学习了他们上司的做派,直接带兵逃遁,再一次只留下了高稼一人。】

【高稼最终战死,而阔端则成功地占领了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