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其实还沉浸在前面明神宗三十年不理朝政的巨大震撼之中:“他三十年不理朝政,也不出宫门……他这个皇帝是干什么的?”就呆在宫里面那一亩三分地里,混日子?
皇帝有这么当的吗?有吗?!
这么混日子,还当什么皇帝?!
他抬手抹了一把脸,深刻觉得自己确实不太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也无法理解这种人——但是,三十年不理朝政,不出宫门,不怎么见大臣,也不批复奏章……
他居然还能稳稳当当地坐在皇位上,好好地当着这个皇帝!
到底是这个明神宗朱翊钧太善于掌握权力,能够让大权即使在自己不理朝堂三十年的情况下也半点不旁落;还是明朝的大臣们,一个个都没有那种夺取大权的能力?
或者,夺取了权力,但也没想着换一个皇帝?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这个问题实在重要。非常重要。
毕竟,看前面神迹对大唐的形容,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他大唐,怕是没两年就会有宗室勋贵大臣们联合起来搞一波谋反——更不要说连着三十年皇帝都这副样子了。
但,这个问题,尤其是牵扯到大唐本身的话,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此,李世民尚未思考出个结果来,便听到了接下来的内容。
三大疑案。
且全部都是围绕着皇帝、太子这样的权力核心而诞生的大案。
李世民对于前面的那个问题顿时兴趣大减。无他,这三件大案,或者说三件大事,事实上每一件都充分说明了明朝在这一时期的权力斗争问题。
第一案,明神宗在位时期,姑且算是围绕太子国本的斗争,明神宗给暗了下去;第二案,明光宗驾崩,红丸这个东西吧,一听就是和丹药什么的属于一种东西,只不过这个进献之人是否怀有其他心思不好说。
但是第三案,这个移宫案,就完全是权利争夺的具象化。李选侍想要待在乾清宫,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明光宗的驾崩而一落千丈;而大臣们坚决反对,也是奔着争取皇帝的信任、拥有更多权力去的。
上述这些大案,出现一件,就能够证明权力之争相当激烈了,且已经到了不怎么体面的地步;更何况,是连续出现三件呢?
也因此,之后明朝在明熹宗和明思宗时期的党争问题,全都属于很正常的发展结果。
至于那句“皇帝有权力,但却并不能通过权力真正达到想要的结果”,李世民也是深有体会。大唐,现在是没有像是明朝末期那样的党争,但是大唐有世家大族啊!
虽然,现如今的世家大族也早已不是最鼎盛的时期,但到底都还存在,就连李家自己都不是什么草根起家。他这个皇帝手中有权力,且是相当大的权力,但是她能够通过简单的权力使用达成压制分化瓦解世家的结果吗?
不能。
换言之,明思宗不是不能在最终通过权力达成自己想要控制党争、进而削弱甚至让党争之风被废止的结果。但是,这需要两方面:一是明思宗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不是随心而来随意下手;二是,足够的时间。
如果皇帝能够保持正确的路径,执行正确的政策,那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此消彼长,总归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上,到最后,怎么也能达成一部分目的。
只不过,第一点暂且不谈,但第二点,时间,显然明思宗并没有充足的时间。
李承乾看耶耶想了半天,这时候好像已经没有那么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了,于是便向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耶耶,为什么那个明光宗身体不适,太医要给他开泻药?”
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那个明光宗登基后身体不适,结果太医院就给他开了泻药,然后他的病情就更加恶化了。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确实也为明神宗的操作感到震撼,此时他觉得那个庙号真是定的非常巧妙。只是,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明熹宗和明思宗时期的事情。
党争,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