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二征与林丹汗西逃

宋朝,赵匡胤简单画了一幅大致示意图,标注着明朝、后金、靠向后金的蒙古诸部、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等多方势力。

他关注的并不是蒙古诸部即使投向了后金,却也依旧不能实打实听从皇太极命令的事情——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想到并且仔细想想还非常正常的事情,不是吗。

他关注的在于,土谢图汗奥巴前来觐见皇太极时,劝说皇太极推迟进攻察哈尔部的时间的时候,所使用的那些个理由。

要知道,作战窗口时间并不是能够一直存在的,如果皇太极发现林丹汗势力衰落,认为这一时期是攻打他的好时机,那么理论上,这个时机就必须尽快抓住;一旦机会错失,那么日后即使后金更加强大了,也未必能够找得到同样的好机会。

而皇太极同意了暂时推迟,即使只是一年……这其中或许有原因在于,他认为林丹汗的衰弱期不止于如今,在日后的一段时间中林丹汗还会持续现如今的状态;

但是,奥巴给出的理由——“我蒙古马匹,皆不堪用”。能够让皇太极接受,那么起码不能是纯粹的编造瞎话。如果这不是纯粹的瞎话,那么为什么蒙古的马匹会出现问题?

赵匡胤把目光投向了后金与蒙古诸部除了林丹汗以外的,另一个敌对力量,明朝:“他们和明朝开战了?”

而且看样子,这一次的战争规模还不算很小,然后后金还大约是占了上风。

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因此,皇太极召集了蒙古诸部的兵马;占据了上风——所以,皇太极才会在此时还有兴致前去攻打察哈尔部的林丹汗。

赵匡胤感觉自己已经推断出了最可能得情况,进而叹道:“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必定不是对手。”这一次,皇太极再度召集蒙古诸部的兵马,也不会再发生像上一次一样的情况了。

后金对待蒙古诸部的手段,最简单的一个,便是联姻;其他的方面,神迹并没有讲到,但是想来也会有些措施;但是对于蒙古这样的草原民族而言,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自己这一方足够强大。

后金的实力越发提升,蒙古诸部就会越发恭敬。

【天聪六年三月二十日,皇太极诏令蒙古诸部准备兵马,前来与后金大军会合,准备出征察哈尔部。】

【同时,他又颁布了更加细致的军令,包括禁止喧哗,如有喧哗者,本人受罚且所属将领也要依例治罪;大军前行之时,如果有擅离所属队伍的,依例治罪;驻营时,凡是前去找柴薪和打水的,都必须结队前行……】

【总之,此次出征,皇太极对各方面的管理都更进一步。】

【而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攻打林丹汗的察哈尔部,且还能容忍蒙古诸部推迟一年的要求,则是因为林丹汗一方的境况非常恶劣。】

【林丹汗率部西迁,本来是打着右翼诸部的故地的主意,一方面,这些地区在过往属于水草丰茂的好地方;另一方面,明朝一向与蒙古右翼关系更好,给蒙古右翼诸部的“市赏”也更为丰厚,林丹汗想通过兼并右翼诸部以将明朝给右翼的丰厚“市赏”据为己有。】

【但是,他的这两个打算在最终都没有达到他原本设想中的结果。且,他还因为自己的种种行为导致了更恶化的周边环境。】

【崇祯元年,也是天聪二年,新上任的明思宗在自己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中,也改掉了原本明朝对蒙古右翼诸部的市赏——“尽革其赏”。】

【林丹汗见状,打算落空,双方的关系顿时迅速恶化,当年六月,林丹汗进攻明朝大同地区,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而后,因为蒙古右翼诸部逐渐落入了林丹汗的掌控,明朝于年底又恢复了市赏。】

【但双方的关系已然恶化,难以回转,崇祯四年、崇祯五年,林丹汗都发兵攻打明朝边疆地区。】

【而在蒙古诸部内部,林丹汗的行为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局面恶化。】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

【同时,在漠南蒙古诸部之外,漠北蒙古曾经派遣使者到蒙古右翼,也被林丹汗所杀——不论缘由如何,但这样的行为显然让漠北蒙古诸部和林丹汗的关系也恶化起来。】

【当然,这些都还是外部关系;最重要、负面效果最大的事情在于,察哈尔部自身的实力日趋衰落。】

【天灾,“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人祸,战争不断,导致蒙古诸部原本赖以为生的畜牧也匮乏许多——这两大原因,也是一些蒙古部族选择投靠后金的原因之一。】

【察哈尔部当然也受到了天灾和人祸的影响,且因为这几年来察哈尔部是发动兼并战的主要部族,因而被兼并的诸多部族也时常抵抗,导致察哈尔部众在持续不断地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