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大体上算是处理完毕了毛文龙的军队,但是毛文龙骤然身亡,依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他有几个部将,分别是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几人对毛文龙之死心存芥蒂,又不愿意听从陈继盛几人的管理,于是转头去投奔了时任登莱巡抚的孙元化。】
【孙元化并没有因为几人为毛文龙旧部就将他们弃置一旁,他任命孔有德为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在后来成为了中军参将。】
小主,
【这些大致上是崇祯二年的事情。】
【而孙元化这个登莱巡抚,也算是孙承宗的老下属;同时,他本身如果要从党派来论,也能算作是东林党一派。】
【作为登莱巡抚,他和随后镇守皮岛的东江总兵黄龙,在发生了一些事情后关系走向破裂。】
【这件事情,还和耿仲明有关。】
【崇祯五年正月,黄龙向明思宗上奏,表示自己在崇祯四年四月的时候,抓住了耿仲明的心腹李梅、抚标中军王廷臣的兄长登州委官王舜臣两人从海上暗中走私。
他还表示,在四年十月的时候,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率领自己麾下的士兵以索要军饷为名,包围了黄龙的衙门,把黄龙押到演武场,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并要杀掉他,因诸将劝阻而未遂。
于是,他黄龙便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抓住了耿仲裕等人,并将他们就地正法。这一次上疏,就是想要让明思宗明确这些人的罪行。】
【而崇祯四年十一月底,孙元化也上了一封奏疏,表示黄龙“隐没兵士赏功银,又扣克春夏月饷”,这才“致众兵哗噪”,也才发生了士兵将他绑到了演武场以及之后的事情。】
【明思宗在获得孙元化的上奏之后,便表示此事交由孙元化处理。】
【总而言之,这件事发生后,双方算是撕破了脸皮;而耿仲明——这样一个敢于派人走私、又在随后不依不饶的人,其心性也可见一斑。】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不由得为之感叹:“这明朝还真是……!”
他觉得自己已经找不出什么足够贴切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感触,于是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被杀,他的士兵大体上被重新安排了,这里也还算袁崇焕进行了善后处理;而一些人因此心生芥蒂从而投奔他人,也是常理,况且他们投奔的还是明朝自己的巡抚。
但是,居然就这样出现了走私事件,还没有被处置,还转头差点杀了东江总兵……
——孙元化在崇祯四年十一月底上疏,告了黄龙一状,还是告的黄龙贪污军饷;而黄龙则是在崇祯五年正月上疏,其中则是表示全因自己抓获了走私,才被扣上了帽子。
黄龙到底有没有贪污军饷,这一点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但是孙元化对走私的问题也很难说他不知情——除非他真的全程被蒙在鼓里。
毕竟,神迹在讲到走私涉及人员时,还特意标明了一点:抚标,就是巡抚的直辖军队。而抚标中军,则是为巡抚统理营务,算是绝对亲信。
这样的人参与走私,如果孙元化知情,那就是包庇下属,还提前给黄龙扣帽子;如果他不知情,那同样也不见得好到哪去。
而到了此时,参与走私的人中,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倒是被杀了,但是耿仲明还好好地活着。这样的人,他难道做不出来其他事情?而参与走私这一个利刃始终悬在头顶,他难道不想要摆脱?
【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正带着后金大军进攻大凌河城,祖大寿被困在城中。
为了解救祖大寿,支援大凌河城,孙元化这边的军队也进行了调动。十月,孙元化派孔有德从海上支援大凌河,因在三岔河(辽河口)遭飓风而还。但明朝并没有因此就放弃支援,他们决定从陆路进军,命孔有德率八百骑兵前去支援。】
【但是,明朝在调派登州兵马前往支援的时候,忽视了一个问题:登州辽东兵与山东人素来不和。再加上明朝此时有不少军队都军纪败坏,因此,在孔有德带着兵马一路前往大凌河城的路上,经过的地方纷纷闭门罢市,让他们少了一大补充粮饷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