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方面为自己在在位晚期还取得的辉煌战果而自豪骄傲,一方面顿时觉得这英国,啊,英吉利,着实是有着各种打算——大清又不是没有和他们通商往来,大清虽然限制了通商口岸,但但却没有说拒绝和英吉利通商。
再加上他们这一次使团还是在大清打败了廓尔喀之后……怎么,是想刺探刺探大清的情报?
明朝,洪武年间。
虽然后面的是那个什么清朝,但是朱元璋也同样觉得,这个英国属于满肚子诡计的范畴。
只是……君主立宪制?这是什么制度?
宪,通常而言可以代指法令,君主和法令的制度……君主本身就凌驾于法令之上,如果是这样的制度,有什么可提一嘴的?总不能是君主还要低于这法令一头吧?
朱元璋被自己的设想惊了一瞬,随后顿时否决了这个猜想——不,就算真的有人想这么干,那也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大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倒是这个英国,实力增强,成为欧洲的强国,这没毛病;接着在全世界尝试拓展领土,也没毛病,领土嘛,在能够控制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当然是多多益善了;但是,这什么“产品倾销地”和“材料原产地”是什么东西?
这看起来和经商有关——但是一个国家强大了,怎么一心想着搞经商?经商这种东西,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政治的重心?!
他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儿子们,想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鲜的见解。
皇子们面面相觑,他们也不太懂这什么可能和经商有关的东西啊,他们能说什么?
半晌,年纪比较小的朱柏支支吾吾地开口了:“……可能,是为了赚钱?”他是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了,虽然他也觉得这个理由有点扯。
朱元璋双目一瞪,瞪得朱柏消了音,他才扭回头来——就不该指望这些蠢货们。
经商,商人……他在心中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到搞这些有什么利益,或者说不是没有利益,但是风险更大啊!中原自古以来抑商,可不是没有道理的,朱元璋也深深认同这些道理。
【马尔嘎尼使团到来后,带着英国为这次祝寿准备的礼物——是的,他们借助了乾隆八十岁大寿的时节,前来祝寿并顺带完成他们所说的目标,商议通商。】
【对于马尔嘎尼带来的礼物,乾隆并不十分在意,因为这些礼物中不乏有清朝已经存在的——至少在清朝贵族、大臣们圈子中已经存在的。】
【在见过乾隆,献上礼物后,马尔嘎尼提出了英国这一次计划的六个通商要求:
第一,允许英国的商船和商人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第二,允许英国商人像以前的俄国商人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第三,在舟山附近,划拨一个海岛给英国,用于英国商人居住和存放货物;第四,在广州附近也划出一块地方,让英国人能够自由往来,不受到清朝政府的管理;第五,从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物,享受免税或减税待遇;第六,英国的商船税率按照中国的税率,不额外征收。】
【乾隆当即拒绝了马尔嘎尼提出的这些要求,并表示英国只能按照原本的情况往来贸易,不愿意的话就算了,这些条件他不可能答应。】
【同时,他还命令沿海地区加强守备,警惕可能出现的动乱。】
【不过,直到乾隆驾崩,英国都没有做出大规模动作。】
【马尔嘎尼来访,是在乾隆五十八年,用欧洲的纪年方法,是1793年。】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确定了,这个所谓的“边衅”,大约就是这什么英国带来的了。
马尔嘎尼这个使团,不论他们打着什么旗号,又表现得如何,本质上都是要对大清进行试探,试探大清的军事能力,试探大清的武备情况,并获知大清的各种情报。
至于他们带来的礼物……那个军舰看起来确实不错,但是是个模型,什么细节都没有——至于说指望英国人将自己的战舰细节透露出来,皇太极完全不指望。
什么国家,脑子不清醒了,能干出这种事情?
更不用说,看看他们提出的那些什么“通商”要求吧,纵使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并不精通,同样是一个重视传统农耕的皇帝的皇太极,也清楚一件事情,赋税可是关乎国家命脉的——即使是这些商税,这些并非农耕的商税。
再者,还有英国要求给他们划拨岛屿、划分土地,让他们居住、存放货物、自由往来……这和割地有什么区别?
他们今天要求一块自由往来居住的土地,然后有人定居了下来;接下来呢?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向外扩张?会不会要求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权力?
完全是没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