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
对于海中洲的情况,央洲当然有所记录。
康熙已经着手放宽了对海禁政策的限制,而这些年,海中洲已经成为了受到莺莺国人乃至其他外国人往来交易之时主要停驻的地点,就连那东方银都总代理也时常来往此地。
不过,因为海中洲依旧在朝廷的严格管控之中,那些外国商人又都是在大体上按照法规进行商贸活动,因此,朝廷也没有限制他们的活动。
——现在看来,神迹中那些莺莺国官员,之所以远隔千里之外就能够准确选定一个距离关口并不近的地点,并且决定直接进攻此处,怕是就是依靠着从前的种种行商经历获得的各方面情报。
康熙对这样的发展倒也不能说没有想到过,毕竟,通过商人获取一些情报这种行为并不稀奇;但是,央洲又不能说因为这种事情就断绝商贸往来……
所以,还是得加强武备的建设和研制;还有,官员们、还有那个皇帝都是怎么想的,没有读过什么史书还是怎么,连这种敌人不一定会选择关口发动进攻的事情都没有想到?
而且,彼时央洲的作战防御准备仿佛从开始也有些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是情报缺失和固有认知造成的。
但是,这不能改变这样的问题带来的结果。如果官员们和皇帝都把莺莺国来袭的事情当做一次小规模的冲突,甚至将其类比为以往的防御海盗等情况的话……
【海中洲有一批军队驻扎,也有一定的岸防火炮。事实上,在知道莺莺国的舰队没有停留在关口一带而是陆续北上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从关口传了回去。】
【而当时负责管理曲江事务、海中洲也是下辖地之一的巡抚富尔察乌就收到了消息,也让海中洲等地加强防备——但这并非是要求大量调动军队,也并非是他意识到了莺莺国舰队的目的。】
【当时的巡抚还是认为,对方来意不明,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尝试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之所以要求加强防备,也只不过是避免被对方“钻了空子”,且如果谈不拢、可以及时控制住对方。】
【这在当时,某种程度上是整个朝廷对于此事的认知。】
【当然,如果巡抚想要大规模调兵,此时实际上大约也得不到允许。】
【六月初二,海中洲的水师看到了莺莺国舰队的身影,总兵张秦屿立刻开始集结海中洲的兵力,准备战前工作随后亲自登船出海,打算看看莺莺国舰队的情况——得到的结果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六月初四,莺莺国舰队入港,并没有遭到阻拦或者严格的管控;初六,莺莺国向当地的守军递交了“最后通牒”,面对这份通报,不提当地守军究竟如何反应,就算他们想要此时通知朝廷调兵遣将,也已经没有时间了。】
【六月初七,莺莺国军队展开了进攻。】
【首先展开的,是海面上的战争。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央洲在海中洲的军队人数较少,更关键的是,当地的火炮、城墙等各种守备力量也非常弱小——最起码,在于莺莺国的高大且装备数十门火炮的舰船相比。】
【此外,当地的船舶体积同样非常小,完全不能与敌军的大型舰船相较。】
【因此,在战争打响后的第九分钟,被布防在岸边的所有火炮、海上的战船等就已经被莺莺国的舰船尽数摧毁,只剩下一大片残骸。】
【水军全军覆没。】
【紧接着,莺莺国的军队依照作战常态,在舰船的掩护下迅速登陆,先占领了一片阵地,随后又在这一片阵地上设立了火炮阵地,准备攻城;接着才向着城中进军。】
【但在亲眼目睹了水军在顷刻间全军覆没之后,城内的守军早已战斗意志彻底溃散,纷纷逃亡。】
【第二天,海中洲被莺莺国占领。】
明朝,洪武年间。
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一次战斗的迅速快捷而震惊。
这么快?居然这么快!
虽然神迹已经屡屡为他们介绍过莺莺国在那什么工业之后,取得了巨大变化,他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自觉做好了看到央洲最终战败的心理准备——但是谁也没能想到,这样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大到,让人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这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