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中洲一战后,伊农奉命调到了曲江,他在出发前,就因为海中洲的战事,自行直接调动过手下的军队、划拨过军费。可以说,他算是一个非常主动且有些胆量——指并不一定要一切等到皇帝下旨才动作的胆量——的大臣了。】
【但是,来到曲江之后,他发现问题与他之前处理过的种种情况并不一样,有点棘手。】
【同时,皇帝给他的旨意还不仅仅是保持当地的局势平稳,皇帝还要求他要带着水军渡海,击败莺莺国的军队,重新夺回海中洲。】
【在判断过局势之后,伊农认为,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最直接的一个问题,是水师。】
【这并不是说此时曲江的军队人数不足,事实上,虽然富尔察乌等人没能及时增援海中洲,但是他们也确实陆陆续续调集到了五千人,其中有三千都是水军。加上伊农到任时,还在路上的其他地方的援军,总体兵力理论上可以达到将近七千余人。】
【但是问题在于,要渡海作战,水军人数是不少了,可船只不足啊!】
【没有足够数量的战船,水军人数再多,又怎么前去作战?怎么击败海中洲驻守的莺莺国军队?】
【要是现场制造的话,曲江的树木又不符合条件。】
【于是,伊农便向皇帝请旨,希望能够征调宁州府、福州府、滨南省三地的水师,与曲江水师一同作战。】
【皇帝并没有同意。一方面,这种方案未必能够有什么效果;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如果真的要调集其他三地的水师,那么调集多少、对方又能抽出来多少?这必然产生一定的拉扯。等到拉扯完毕之后,三地的水师出发,抵达曲江,又需要多长时间?】
【皇帝深刻怀疑,伊农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同时,皇帝还怀疑,他是在尝试推卸责任,将责任甩到其他地方的官员身上。】
【伊农当然表示他绝对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事实上,他也确实对收复海中洲的任务感到困难,左右踌躇。】
【他觉得不敌对方,更害怕战败后,自己个人的官途、名望、身家性命遭到打击甚至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