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彩蛋·“边衅”27

【滨南按察使就曾经就此事书信一封寄给了自己的朋友,而作为这个朋友的上司的福曲总督,也看到了这封信,并以此为依据,向皇帝弹劾简轩谎报战况,弄虚作假。】

【毕竟是些许的风声,所以滨南按察使也并不清楚全部情况,只能推断出简轩有谎报战况的行为,福曲总督也同样如此。】

【按理说,皇帝在收到这样的有一定证据和逻辑的弹劾奏折后,就应当派人前去调查,或者更直接一点,干脆讲简轩免职并押解入京——但是皇帝却在这时候表现出了一种克制。】

【他没有像是对待静安那样,直接免职并且将其押入京中,而是选择派人前去调查——但是,这个调查的人数和人选,也仅仅是让宁州巡抚一人去私下调查此事。】

【而皇帝选择的这个调查人选宁州巡抚呢,他是一个不怎么愿意直接得罪官场同僚们的人。因此,他确实是进行了调查,但是在奏折中,他却并没有直接干脆利落地写明情况、写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而是模模糊糊;好在,他也并不是打算就给皇帝这么一个结果,因此,他将自己调查得到的情报附在奏折之后上交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样一来,虽然皇帝并不能从宁州巡抚的奏折上直接得出结论、查明情况,但是他也可以从奏折后附着的情报中自己得出结论——事实上,当皇帝发现宁州巡抚在奏折中支支吾吾、含混不清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明白,滨南省的事情确实有问题。】

【但不知道是觉得只要能够停战、如今的条件也能够接受,还是不愿意再起什么争端、觉得央洲已经负担不起……皇帝虽然收到了奏折以及附上的情报,但是他却没有再就此事继续追究,已经得到的情报也没有被他用来责问简轩等人。】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而在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则让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段超乎所有对全部事情都知情的人的预料的时间。】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叹息:“这是因为皇帝的心态有一部分变了。”

皇帝的心态改变了,他不再想着像是以前那样要达成“全歼敌人”的目标,而是可以接受一定的损失和代价,他要求的是事情结束,一切都回到正轨上,什么都不要改变。

但是李世民还是觉得,这种改变的心态只是占了皇帝整体心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先前想着要全歼敌军,现在想着可以相安无事;而皇帝真正的大部分的心态还是没有怎么改变的——他想要事件结束,不影响央洲的正常运转,也不影响央洲的上国气度。

全歼敌军,亦或是相安无事,都是达成这一根本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

最初,皇帝想要相安无事,因为他认为莺莺国是想要来“伸冤”的,且态度恭敬谦卑;随后皇帝想法改变,要求不能搞什么谈判和谈,而是一定要将莺莺国打得落花流水、尽数歼灭,是因为他觉得莺莺国的野心膨胀,并且不懂得礼数、不尊皇帝;而现在,他又同意这种给莺莺国一部分钱财,最终莺莺国退出滨南省。

这则又是因为简轩以及前面的杨松在奏折中屡屡为莺莺国塑造一个懂得礼数、所求不多、只要通商的形象,并且简轩也已经做了许多事情使其变成了既定事实,加上简轩并没有透露最重要的——他私自达成协议、莺莺国还会对其他地方发动进攻这两件事情。

于是,皇帝在急切的“想要解决这件事情”的念头下,就这么无视了简轩的一些谎报战况的行为。

房玄龄摇头,虽然有时候领导也不能面面俱到,要懂得抓大放小,但是问题在于简轩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抓大放小”,而是皇帝还没弄明白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连基本的事实情况都没有摸清楚,又谈何“抓大放小”呢?

皇帝就这么放过了这件事情,日后将会尝到的后果……只会更加苦涩。

【这个让这一结局维持了比所有人意料之中更长时间的事情,是莺莺国那边发生的】。

【在莺莺国舰队退出滨南省之后,他们就必须面对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疾病。】

【或许是因为水土不服,也或许是因为当时差不多是央洲的夏日,总之莺莺国的士兵们都迎来了来势汹汹的疾病潮——疟疾,还有痢疾。】

【这些疾病导致大量的士兵病倒,据统计,生病的士兵数量超过了一千人,还有不少士兵和将领病死;整个莺莺国舰队此时可以说是失去了作战能力,一个军队之中几乎找不出几个能够完整地进行执勤等各类作业的人。】

【因此,查尔斯原本计划中的北上进攻,不得不推迟。】

【但是,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