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崇德年间。
这样急转直下的发展,皇太极在之前也未曾想到过:“天江沿岸的太上天平国守军就这么直接全部撤离,退到金京去了?!”
虽然西线那边确实是丢了古皖市,虽然西线那边的核心统帅陈藤丕所部确实是被央洲朝廷俘获,虽然东线的李文寿所部短时间内确实是不能给西线什么支援……但是,天江沿岸的太上天平国守军也不能就这么就撤退了吧?
西线的陈藤丕所部确实是覆灭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天江沿岸的守军的兵力——这些地方原来有多少守军,现在就还有多少;东线的李文寿所部现在一心对抗申县的外国联军,但是这也并非一件会一直持续下去的事情;古皖市确实是在潇军的手中不假,这也影响到了天江的防御水平,但是太上天平国军队在天江沿岸也是有着一系列防御工事和阵地布置的。
所以,为什么,太上天平国部署在天江一线的兵力就这么迅速地撤离了?都没有多做什么抵抗,也没有成功地拖延上几分时间,还没有借着撤退做一些其他战术上的安排……
皇太极不能理解——尽管,按照他的立场,他是应该站在央洲朝廷这一边的,而非太上天平国。
别的不说,就算这一支向金京进军的潇军确实是潇军之中的精锐,就算他们的进攻势头勇猛无比,难以对抗;但是只要太上天平国军队在天江沿线按照正常的部署进行一番会战,怎么着也是能够起到作用的啊!
不然,太上天平国在天江沿岸布置防线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真的出现西线被央洲朝廷攻破的时候,天江沿线的防御阵地还可以起到保护金京的职责吗。
但是,谁能想到,太上天平国的天江沿线的守军就这么全部退往金京了……退往金京了……他们难道是打着退到金京,然后守卫金京的算盘吗?如果当真如此,那么皇太极也只能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了——这个算盘明显就不是很靠谱啊。
退守金京,理论上确实是让金京的守军力量翻倍增长,使得金京的防守能力提高数倍,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不提可能发生的种种变故,就是理论上,都需要一系列制定完善的计划和准备相配合——
比如,这么多军队退守到金京以及周边地区,那么他们的粮草问题是否有了解决方法?金京是否储备有足够大量军队长期作战下去的粮草物资?大量军队退守到金京一带之后,太上天平国是有怎样的后续作战计划?面对潇军的进攻,他们是打算长期坚守、寻找机会反包围潇军,还是打算在金京地区进行对战,还是说有什么派兵绕后的方案?……
皇太极想到这里,就不由揉了揉自己的额角,再度对陈藤丕对局势的认知和判断表示赞叹:“这还真是,陈藤丕一被俘,太上天平国就失了半壁江山啊。”
陈藤丕没了,但是天江沿线的守军之中总还是有相应的将领的,而这些将领却担不起大任——都不是陈藤丕那样的大任,而是简单的责任;如果说撤离并非当地守军的决策,而是金京的太上天平国高层决定……那太上天平国高层这些人也着实没有给自己找到一条好道路。
……话说,关于陈藤丕所部覆灭,潇军进攻天江沿岸并且有可能进攻金京的事情,太上天平国这边做决定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询问一下李文寿的意见?
【潇军一路势如破竹,矛头直指太上天平国的京城,金京。】
【而这件事情对于太上天平国可谓是大大的不妙——太上天平国的领导人员们,一直都清楚鄫城生的潇军想要攻打金京,也清楚占领了古皖市的潇军对金京可能会造成的威胁;但是,情况进展如此之快,潇军进攻的步伐来得如此之早又迅速,他们确实是完全没有想到过。】
【关于此事,虹谦吉就曾经承认过,在当时,他们所有人都从来没有想到过潇军对金京的攻势会来的如此之快,这导致整个太上天平国的军队都“毫无准备”。】
【小皇帝元年春末,潇军从古皖市出发,沿着天江发动进攻;太上天平国毫无准备,守军纷纷退走,最终,不过五月下旬,这一支进攻的潇军就已经抵达了金京的郊外地区。】
辽朝,统和年间。
耶律隆绪在之前其实是打算将这一猜测排除掉的,但是这时候,他发现还真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居然真的对此毫无预料也毫无准备……”
如果说是准备不充足,或者是有着什么其他的打算,那不管这些打算到底是否靠谱,起码也能够说明太上天平国上层对于未来的局势发展、意外情况是有着相应的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