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书还让人在大名府城各主要街头上,张贴出一张张招募武勇之人的文榜。
这些文榜征招的对象很广泛,凡是武举及第、或有才武方略、或有战功曾经战阵、或经边任大小使臣、或曾充弓马手子弟、以及诸民族有武勇敢战之人,都在征招范围之内。
梁中书在榜文中希望这些武勇之人,看到榜文后能立即到留守司报到。
除此之外,梁中书还迅速召集了马军与步军四万余人,将他们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并建立了统制、统领、将领、队将等组织体系,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而梁山军总共也不过才两万多人马,其中一半还只是辅军,更为关键的是,理论上来说,不算潜入城内的两千精锐步军,可以用来攻城的步军只有三千多。
如果用正常方式攻打大名府城,梁山军肯定没戏,因为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水浒传》中,也是靠着时迁火烧翠云楼,梁山好汉才最终打下了大名府的。
而且还不只是这大名府城不好打下来这么简单。
赵宋王朝和辽国虽然有近百年未曾交战过,双方白首之人都没见过刀兵,但河北毕竟是赵宋王朝防御辽国的第一前线,其境内还是布有大量宋军的。
为了打下大名府,获得大名府的所有财物,江鸿飞早就派人调查清楚了河北的兵力部署情况。
简单来说:
赵宋朝廷在宋辽边界大约布置了二百个指挥的常设禁军。
——一指挥是五百人马。
而河北另外几个军事重镇:真定府大概有四十个指挥的常设禁军,河间府大概有六十个指挥的常设禁军,沧州大概有六十个指挥的常设禁军,翼州大概有二十个指挥的常设禁军,恩州大概有十七个指挥的常设禁军,定州大概有二十五个指挥的常设禁军。
至于大名府这一左一右,共计大概有一百个指挥的常设禁军。
形象一点来说,整个河北大概有二十五万左右的常设禁军,厢军、乡军不算。
而且别忘了,离河北并不算远的京畿地区,可是号称有八十万禁军。
更为关键的是,赵宋王朝还有二三十万最能打的西军。
是。
梁山军消灭了大名府这里大概四十个指挥的禁军。
但仅大名府这一左一右,就还有六十个指挥的禁军。
注意!
这还只是常设的禁军。
还有那些厢军、乡军。
关键,到了战时,梁中书还可以临时招募兵马。
所以,如果梁山军动作不快点,后果不堪设想。
江鸿飞估计,原著中的宋江,可能也是因为看出来了这一点,才虎头蛇尾,在打下大名府城了之后,随便抢了抢,就跑了。
江鸿飞吸取了原著中的宋江打大名府城时的教训,又采纳了原著中的宋江成功打下大名府城的经验,跟一众军师商量了一个用最短时间打下大名府城的策略,关键是利用江鸿飞的先知先觉提前埋伏下了伏兵。
所以江鸿飞还是有机会达成自己的目标的。
简而言之。
兵临城下了之后,梁山军休息了一日,接着主力便逐渐散开,在大名府城的四壁分别设置若干军寨,将大名府城的四周围闭起来。
梁山军的军寨甚多,有大有小,不以数计。
江鸿飞又令辅军以及闻讯而来帮梁山军攻打大名府城的民众在郊野上公然举着旗帜往来于各军寨之间。
还有,由于梁山军的兵力太少了,江鸿飞只能让公孙胜、吴角、史谷恭在各军当中施展喷云逼雾之诀,将各军笼罩起来,使得大名府城中的军民不知梁山军到底有多少人马,给他们足够的心里压力。
江鸿飞这么做是有效果的,守城的宋军站在城墙上,对城外梁山军的情况历历在目,皆有惧意。
面对梁山军摆出来的阵势,梁中书令大名府城的所有城门全部关闭,全城实行戒严,守城官兵在各自阵地上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