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先生!
蜉蝣先生!
蜉蝣者。
微小的生命也。
生如蜉蝣,朝生暮死。
小主,
意欲:求道之坚。
“所谓的道德,尽在拳头的寸芒之下?”
顾墨乍闻言,细细品爵,只觉大道浩然。
再回首。
这《德经》中所书写的东西,也并非全无道理。
那再看看?
顾墨犹豫着,再次翻开了《德经》。
不过这一次,他看的很慢,并且细细品读其中真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你阅读了《德经》,从中捂得“德背”修行之法】
卧槽。
还真是啊。
顾墨双眸大睁,手一抖差点将书甩出去。
因为此刻,他背后的肌肉,正在以一种莫名的规律,不断蠕动。
那背后的“德”字。
鲜艳无比,滚烫炙热。
“嗯?怎么了,你不会是真捂了吧。”公孙羊略微有些惊惧。
他从书中,悟出道理。
那是足足用了十年。
而且,还不是老师的“德道”,只是部分“德法”而已。
这要是,顾墨一遍而捂出德法、德道。
那他还要不要活了。
“略有所得,略有所得而已。”
顾墨悻悻的说道,并且开始转移话题。
“对了师兄,你说我修到儒道三境了,这是何意?”顾墨疑惑道。
这些年来。
顾墨一直都是以读书人自称,可没说过自己是儒生。
只是,别人看其一身书气,又有惊天浩然正气。
自然而然,将其代入儒家之中。
但其实,修儒道。
又不一定,要入那八大儒宫,七十二座书院修行。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儒道修行之法,一直都在书中。
看,就完事了。
“儒者修行,讲究与天地共鸣。从而孕育“充沛心胸”的那股浩然正气,所以方有儒道圣人:口含天宪,一言定人生死,一言诛灭鬼神。”
公孙羊认真的,开始给顾墨普及正统的儒道修法门。
“儒道,亦有七境。”
“一境:凝文胆。二境:聚文宫。三境:本命字。四境:立言。五境………”
“这是正统的儒道修行法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立言立德,方得大道,不过嘛……”
说到这里。
公孙羊却是微微顿了顿,重重叹了口气,接续道:“不过,如今的儒道,早已变了味,将儒与国,儒与帝皇,混杂到了一起。”
“借助国运,许多儒生,不需要领悟出:本命字,不需要立言立德,亦可突破。”
“就说那位,曾经的“德宫”亚圣,其为如今瀚皇之师,也就是太子师,亦为如今的帝师之一,所以方到亚圣之境。”
“不过这实力虚的,你懂的。”
公孙羊给顾墨,抛去了一个你懂的眼神。
顾墨则是翻了翻白眼。
我懂个屁。
我只知道,出门在外若报师门,必遭群殴。
真它么,坑。
“那除了诗词、歌赋之外,儒家战斗,有什么好用的攻伐手段没?”顾墨问道。
诗词、歌赋。
这是儒道攻伐,至极手段之一。
缺点就是,有点耗诗词,若是没点诗词天赋,创作不出来,怎么办?
凉拌。
至于,浩然正气。
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的出的。
凡心有鬼魅,念头不纯之儒,皆生不出这浩然之气。
不过浩然正气,也有缺点。
那就是,对鬼魅、妖邪,克制非常。
可是面对正统修士,效果不大。
“自是有的。”
“唇枪舌剑,这是儒生,基础的攻伐手段。”
公孙羊一边说着,一边嘴唇微动,轻吐一字:戳。
话语落。
一把长枪,凭空形成。
顾墨看着这东西,面无表情,只是向前踏了一步,一把抓了过去,轻轻一用力。
砰的一声。
长枪碎的稀烂。
“额。”
公孙羊看着此幕,微微有些愕然,“还有舌剑。”
轻吐舌头,发出一道儒音:疾。
一道剑光,自公孙羊舌尖射出,快若闪电。
顾墨动都不动,直接让此剑,打在胸膛上。
只听。
铿锵一般的金属之音。
所谓的舌剑,消散于空。
“唇枪舌剑,就这?呵。”
顾墨发出一声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