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当学生受嵇师庇护时好呀,那时尚可赋诗讥讽贪腐,用理想主义抨击现实。可当了皇帝才发现,最紧急和最要考虑的从来都是大局而非小节。可这等小节偏偏能影响社会风气,关乎百姓生活。”
听着盛明帝的感叹,平南侯等人也觉唏嘘。可谁不是从理想的高山上一步步走进现实的泥潭中的呢?
盛明帝与平南侯等人商议先出一版较为严苛的法案,再对朝臣最反对之处进行调整。这是他们的谈判筹码,也是在试探官员底线,追求律法与欲望的平衡点。
法案一出,自然激起了千层浪花。不少官员义正言辞进行反驳,被早有准备的盛明帝一派的人逐一批判,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渐渐互相有了默契。可这默契下的条款也是郑国公背后的前朝世家无法忍受的。
“我等前朝之事多么风光,乱世时也有兵马护卫,还有百姓纷纷来投,不求银两,只求活命。本来多处下注,竟被盛家子得了天下,我等反不如乱世时活的畅快。”
前朝世家为首的一群人聚集在王相府中。如果说郑国公是这一党明面上的头领,王相便是暗地里的。
郑国公对治理贪腐无异议,也有趁机整顿前世世家势力的意思,只要盛明帝做的不过分,他打定主意不参与进来,他们只好找王相拿主意。
“听说西夷最近与北狄频频接触。”
王相已经年迈,说的话却与众人关注点风马牛不相及。可有人却得了点拨,道:
“此为初春,本是不利于西夷人南侵的,但大盛近年对敌西夷都是挑的春季进攻。今年西夷刚换了新王,为消耗某些部族势力,以先出兵奇袭的名头发起战争也不无可能。”
“张官长说的好,若是此时西夷奸细恰巧得了大盛西面和北面布防图,怕更会来势汹汹,咱们头上那位怕也没心思再搞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