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曙光行动计划

此次去福山东龙电器公司,于彬也特意去看望了东龙企业研发中心的全体人员。距离企业研发中心成立才过去短短一个月时间,研发中心的专业人才已经达到了六十二人。

在林章福以及周中杰、阮祖光、邓光斗等几位老专家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个研发小组,开始梳理技术研发课题。

于彬和大家一起开了个座谈会。看着在座的数十位技术专家、专业人才,有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也有二三十岁的青年才俊,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激情与干劲。

于彬心下感慨,这就是自己眼下培育起来的技术研发火种,希望眼下的这点小火苗,未来能发展成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燎原大火。

想到这里,于彬清了清嗓子,满面春风地说道:“一个月前,我和周教授、赵教授、邓教授三位老专家,以及你们的林副总在这里共同商讨筹建东龙企业研发中心。没想到才短短的一个来月,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就壮大到了六十多人了。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对东龙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十多人多吗?并不多,在我的心中,希望未来东龙的技术研发团队,是六百人,六千人,甚至六万人。我于彬虽然是高中毕业,学历不高,但我也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业务的关系,今年五月我去过一趟欧洲,让我看到了国外的科技发展,确确实实远远领先我们国家。”

“根据在国外了解的情况,我个人判断,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半导体将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因此,半导体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极其重要。我于彬个人能力有限,东龙集团一家企业的实力也有限。多的我干不了,但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能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做一点事情。”

“我不懂技术,所以,我把周教授、赵教授、邓教授三位老专家请来了,把林副总请来了,还有在座的各位,今后还有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相比国外,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目前基础非常薄弱,我们没有自己的半导体设备,没有自己的硅晶圆材料,没有自己的芯片。可以说,从设备,到材料,再到设计、加工、封装、测试,我们是全面落后。”

“怎么办?也许有人说,落后没关系,可以跟国外合作,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国外的半导体技术、设备。我虽然年纪小,读的书不多,但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关命脉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掌握,想靠别人施舍给予,那就太天真了。就美西方那些国家的尿性,一旦你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不择手段搞垮你。”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强势崛起,损害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利益。结果怎样?被美国用尽手段生生打压下去了。所以,有些东西只能靠我们自己,当年的两弹一星是这样,现在的半导体同样如此。”

“还有人会说,国家不是正在搞908计划吗?国家投入那么多钱,相信可以解决我们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问题。但从目前了解到的零散信息判断,908计划推行得并不顺利,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今天就不展开探讨。何况就算有国家的908计划,也不妨碍我们东龙公司搞半导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嘛。”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才想要涉足半导体,搞一个半导体产业曙光计划。我的想法是先从集成电路设计入手,逐步渗透到半导体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加工等领域,把这些领域的科技基础夯扎实,形成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积累。当然,未来肯定不是东龙集团一家来做,等到东龙集团在半导体产业这块有了根基和影响力,我们再去努力整合国内同行,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做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

“前路虽漫漫,诸位也不必忧心。虽然美西方眼下在半导体产业方面遥遥领先,但也没必要因国外的技术先进就失去信心,毛主席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的眼光要放得更长远些。”

说着,于彬拿起自己的大哥大电话,举例说道:“我用的这只移动电话,可以说是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代表,采用的是1G网络技术,所用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大概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个,但再过十年、二十年呢,也许那时就是4G、5G、6G网络时代了。到那时候,可能在手指甲大的芯片上,就能集成几百亿、上千亿个晶体管,移动电话变得更小、更薄,但功能更强大、更加智能化。”

“所以,从长远来看,眼下国外的技术领先也不过如此。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奋起直追,在4G、5G、6G时代发展出自己的技术、工艺,能不能在技术标准体系里参与进去,拥有我们的话语权。如果没人去这样干,那我们永远只能受制于美西方国家,被他们卡着脖子,看他们的脸色。但只要我们现在发奋图强,未来就一定会有机会。”

“我知道,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是非常烧钱的。但请诸位放心,只要东龙集团在,我东龙集团旗下的产业,就是诸位安心搞科技研发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