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村子,住着的大都是老实的农人。不过也有些无赖闲汉,不务正事,总对那些老实农人指指点点,你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开始,无人理会。后来闲汉越来越多,成群结队,欺负那些独善其身的老实人。于是一家家老实人,都被赶走了。于是,闲汉们联合起来,驱赶村首。”
“村首不平,曰,何至于此?却有人说了,他们驱逐张家时,你不开口;驱逐李家时,你也不开口,驱逐王家,你还是不开口。现在他们驱逐你了,却也没人帮你开口了。于是这村子,便成了闲汉村”
“朕不愿做那村首。国事繁忙,举步维艰。好不容易挡住了建奴,平定了红苗,却又有火宅水患接踵而至。朕不能见这些勇于任事的大臣,叫成群结队的闲汉驱逐。今日弹劾刑部,明日弹劾兵部,后日弹劾阁老,这是什么?这是党争!莫非要争到整个朝堂都成你们东林的人,叫天下成为你们党人的天下,才能罢休吗?”
“干脆,你们弹劾朕罢,如何”
他转身,直面那些理直气壮的人。
“东林党!”
皇帝亲自点名定性了!这势必会载入青史。正人们有些慌,这才发现,今日负责朝会记录的礼官,也换人了。
“臣给事中霍维华,弹劾东林人结党营私,欺凌大臣,逼迫君上”
有机灵人跳了出来。
“臣姚宗文附议”
“臣官应震附议”
有更多的人听懂了皇帝故事的意思,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另外一队
脚步声一个接一个,校哥儿感受到了身后的力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这故事情节,脱离了各方的剧本。场面已完全失控,对正人们而言。
他们还有最后的绝招,光荣的绝招,伟大的绝招。
舍生取义,名扬千古。
需要找个柱子当道具,拿脑瓜子撞上去
可,今日的柱子都被包住了,柱子下,站得都是带着面罩,木头一样的无垢军。他们手上突然变出了绳索麻核,来呀,来一个捆一个,扒去衣冠,塞住臭嘴,扔出殿外,看谁难堪。
“陛下说臣等不正事,党争,臣等不敢当,唯有辞官还乡,方能自证清白”
义愤填膺的杨涟,找不到柱子的杨涟,带头取下了头上的乌纱帽
“哈哈哈……,乾纲昏暗,大道难行,不如归去”
“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
有人暗讽昏君,有人吟诗铭志。人才啊,校哥儿服了。
“不想当朕的官,可以。礼官何在?一一记录。你们也不必想着复出了,最好叫子孙,都不要科考!别端朕的饭碗!”
正人们目瞪口呆,皇帝怎能如此恶毒,怎能断人一族的生路?
不,校哥儿按耐住自己,有些话才没说出。有种你们脱去士籍,不要优免。一个进士优免三千亩田呢,那都是朕的小钱钱!
嘭!.....嘭!
接连有人脚滑晕倒,那整齐的食人鱼阵容,一阵慌乱。
有的一脸视死如归,脱去衣冠;有的乘人不注意,一步步悄悄往后退缩;更多的是待在中间,不知所措。
校哥儿一步步走回,一步步登上御座。
余光中,刘一燝已经在脱帽了,韩爌目瞪口呆,周嘉谟老泪纵横,怎会这样?
一场闹剧!
校哥儿摇了摇头
“退朝”
他转身就走,把选择权,留给你们自己。
-----------------
朕真没有权谋手段,只能亲自下场硬刚。
如果他不出场,无论弹劾成败,史继偕必定走人。因为朝中弹劾,很快将成市面议论,形成网暴。而今皇帝下场制造了另一个轰动百倍的热点,钦点的朋党!大家有的是话题可议。
上辈子戴老师算是公司里的小头目,他的管理原则是,当领导的,负责挡住外面风雨侵袭,好让做专业的专心做事。
这也是他的最终选择。要感谢让他坚定决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