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入朕彀中矣

明天再启 言无忌YWJ 1669 字 10天前

“在下李之藻.......”

老儒生话还没说完,那泰西人倒是抢在前面了,他一把就拉住两位宋先生的手

“宋!你们画的图,很好很好!走,跟我来”

此时的宋家兄弟,比那年轻侍者还要惊讶,简直是受宠若惊。

在大明朝,江西是科举大省,专出学霸,所以江西的乡试也比其他省份的难。七年前,这兄弟俩一同中举,成为一时佳话,人们以“奉新二宋”称之,视为一时俊杰。然而,次年的春闱,两人双双落榜。不甘失败,两兄弟前往白鹿洞书院苦修,三年后卷土重来,依然名落孙山。虽然他们是奉新的才子,可大明太大了,有许许多多的奉新......今年,是他俩的第三次会试了。

他俩的曾祖父官至尚书,科考,是祖传的任务。他俩也确实聪颖,可惜天分都点在理科,尤其宋应星,对于农法工巧天生就有兴趣,各种疑难器械一学就会,更能很快掌握其背后的原理思路,若按后世定义,他就是这时代华夏最厉害的农业、物理、生物、化学、哲学......家。

这是兄弟俩第三次来攻玉学院了,与前两次不同,宋应星画了些图纸作为辩贴,引来了邓玉涵这位天分都点在科学方面的传教士的注意。

拉着宋氏兄弟,邓玉涵走得很急,而宋应星恨不得他走慢一点。鲜为人见的攻玉书院,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群落,大大小小房间里布满各种试验器械,忙碌着不同服饰不同肤色的人,大半来自校哥儿的皇家御工坊。

书院内最大的建筑,其实是个图书馆,这里承担着西书七千部的部分翻译工作,邓玉涵将两人拉进一个大房间,这房间上贴满各式各样的器械原理图,看得宋应星如痴如醉。

“宋,这是我正在编写的书,叫《远西奇器图说》,分为力之本体、力之器具、力之转换,你们要不要一起参与?”

-----------------

两三条街外,卢象升来的地方,东林人的首善书院,今日亦是高朋满座。

台上立着一人,挺直如松,一身正气,正是半年前黯然致仕的东林大佬左光斗。

“劝谏君王,清整朝堂,用正人,远奸妄,轻赋税,去厂卫,依众望行事,以大道治国,乃我辈当仁不让之务。天下君子齐心协力,不以己身进退为悲喜,必有天子垂拱,众正盈朝之日,诸君共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善!”

“左公之言大善!”

台上台下的“我辈”相互致礼,相互感动得一塌糊涂。今天大家这么兴奋是有原因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有朋,不姓苏,姓朝--来自朝鲜的大型士子观摩团。

天启元年的朝鲜之战,让半岛的崇明思潮再创新高,感谢属国人民的爱戴,宗主国的小皇帝大笔一挥:天启二年的春闱大考,专为朝鲜饱学之士开了扇小门,只要能获得孙承宗、袁可立、梅之焕、洪承畴这几位亲朝大员的推举,就能来参加大明科举,甚至能在大明任官。要知道,朝人先前只能在国子监学习,当留学生,混个结业证书。而科考登上大明金榜,相当于最高学位认证,回朝后那还不是大学士的存在?

经过艰难的PK,或者说郑审,这一届来了二十几位朝鲜士子,年纪小的只有十五岁,年纪大的六十几都有了,毕竟子曰过,活到老,学到老。

可惜这东林人士的自我感动,在海外学习团的反应也很热烈,热烈得......尴尬而不失礼貌。

他们自然也听不见朝鲜士人们回四夷馆路上的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