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人口资源依然不足

商末三国志 小柱哥 2609 字 1个月前

唐国八年,当这条运输路线竣工,这台被命名为“雄鹰I”型的蒸汽机车拖着五节车厢,拉着近乎二十吨的矿石,以时速五公里的速度缓缓行驶起来的时候,有幸目睹这一切的民众们彻底沸腾了。大唐国立大学里,聪慧的学员们又一次意识到校长经常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往日里需要二十辆马拉车,四十个赶车工、需要耗时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两个司炉工,一个小时多一点便完成了,这是什么样的效率?

“科学技术不但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排名第一的武器。一个连一百二十支栓动步枪,五发弹夹全部瞄准射出,需要十几秒,去掉上弹的时间,一个连一分钟可射出一千六百发子弹。姑父说,机枪一旦研发成功,一分钟能射出五六百子弹。三把枪能赶上一个连,若是一个连都装备机枪,一分钟就是六万发子弹。按十发子弹一个敌人,就是六千敌人。要是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嘶,太恐怖了,不敢想象。”若是说当日看到蒸汽机车第一次试运行时还有谁能不激动,非黑亮莫属。

言归正传,在姜林一系列的布局下,晋阳城这几年的人口堪堪达到四万,虽然比最早的时候人口增长了不少。但作为一个方国都城,这点人口以及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确实有些……但不可否认的是,晋阳城的民众肯定是整个大唐国域内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十五岁以上的、根正苗红的晋阳城生人,不需要进行政治审查的晋阳城少年,除了少数几个娘胎里带的、出生时挤的、成长过程中各种疾病造成的脑子确实不太灵光的外,晋阳城少年几乎都入了大唐国立大学,都成了姜林的门生。

截止唐国十年,大唐国立大学已经毕业的、以及在校的学生,共八千五百一十五人,其中晋阳城户籍的便占了一半。而大唐国的未来,便是要靠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们……

再说建城最晚的忻州城,只是将忻州盆地和大山里分散的一些村落整合起来,寻了一处平整的地方便于从事农业生产,避免将这块可耕地浪费。忻州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口刚逾万。青壮年两三千的样子……还是不要惦记了,即便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姜林也知道这两三千青壮还是不要惦记了,就那么点人,一旦抽调,影响生产。

再往北,过了雁门关的平城……这个确实有些为难。

你说算平城的人口吧,平城现在掌权的依然是以达利温为首的鬼方各部首领组成的执政联盟。遇大事时,需要这个执政联盟集体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才可。但你说不算平城的人口吧,唐国有两个全副武装的营驻扎在平城以东、以北。

而且平城的榷场里,商务部派往北线的商人团,这几年已经几乎掌控了整个榷场的贸易,精盐、烈酒、粮食的输出,马匹、羊毛、羊绒、肉制品的输入,名义上是由华族人和鬼方人共同执掌,但那些没有生意头脑的鬼方人早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将大小一应事项全托付给了大唐国立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那些年轻的华族人。按达利温的话说,交给这些孩子们,鬼方人放心。

唐国九年底,姜林曾亲自前往平城,向平城的执政联盟表达了准备撤回两个营驻军的意思。当时消息泄露出去,整个平城的普通民众立刻就不干了,纷纷前往政务厅请愿,请求姜林收回撤回驻军的想法。

刚过了几年舒服日子的鬼方人知道唐国两个营驻军意味着什么,这两个营一旦撤退,大青山那里的那些不死心的部族又要打平城的主意。平城以北的草场、草场上的牛群、马匹、羊群,平城以南的农田,被那些人一旦祸害,这么多年可就白干了。

当时达利温等一众执政联盟为了让姜林改变心意,已经强烈地表达了诚意:大唐国若有需要,平城青壮亦可应征。

平城,目前人口六万,青壮两万,都是可提刀上马直接开赴前线的汉子。

所以,整个大唐国,勉强算上平城的人口,三十八万人,青壮十三万人左右。

这便是目前大唐国的人口资源,依然是不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