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仿佛找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纷纷围了上来,准备对贾环进行一番奚落。
“他总在人前炫耀自己是贾府的少爷,好像多了不起似的。”一个学子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
“可你看看,贾府的公子们哪个不是有马车接送?就他没有,真是可怜啊。”另一人幸灾乐祸地笑道,仿佛找到了贾环的软肋。
“说不定他根本就不是什么贾府少爷,只是个冒牌货而已。”又有人添油加醋地说道,语气中满是嘲讽和挑衅。
这些嘲讽声,犹如利箭穿心,一支支射向贾环的心头,令他不由自主地紧握双拳。
然而,他仅沉默片刻,便缓缓松开手掌,心中涌起一股冷静与坚定。
不过是孩童的无知与轻薄罢了,他又何须与他们斤斤计较?
待来日功成名就,那才是真正的反击,方能令他们刮目相看。
想到此处,贾环心中豁然开朗,他挺直腰板,昂首阔步,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归途。
他深知,前路虽坎坷崎岖,但只要心志坚定,步履不辍,终有一日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步行而已,何足挂齿?
遥想儿时求学,哪个不是跋山涉水,行程数里。
这从学堂至贾府的三四里路,于他而言,不过是锻炼身心的良机。
他步履从容,心怀壮志,仿佛踏上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一回到家,贾环就迫不及待地躺在了床上。
首先声明,不是他的身体不行,实在是原主身体太差了……
那三四公里的路,都不知道歇了多少次,也难怪原来的贾环那么不喜欢去学堂。
今日来回奔波两趟,属实有些疲惫不堪。
稍事休息后出门,向东张望,却不见赵姨娘身影,连小鹊和双喜也未在旁,只得重回屋内。
打开书包,取出今日于学堂精心抄录的《论语》,正欲潜心品读之际,贾环却陷入了沉思。
这所谓的书包,实则并非后世那种背负于肩的款式,而是挎于身侧的简易之包,称之为挎包或许更为贴切。
只是世人习惯称之为书包,贾环亦只能随俗而呼。
贾环手中的书包,是赵姨娘亲手为他缝制的。
赵姨娘的想法比较简单,希望自个儿子能在读书上有所建树。
将来若是能考取功名,成为乙科进士,她便可借此抬正身份,成为贾政的二房,也就是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