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旨!”蓝玉说完,火速离开了。朱雄英丢了,他这个舅姥爷是最为着急的人。虽然以大明目前的武将退休制度,他蓝玉今后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是,如果朱雄英真的丢了,难保老皇帝会做出什么失去理智的举动。于公于私,他都会是最卖力找人的那个。这也是朱元璋任命他来办此事的原因。
“立刻用电台联络京城,传俺旨意,让今生奴从俺谨身殿的御案里将三枚玉佩取出,交给刘日新,让刘日新带着玉佩火速来北平!”朱元璋又对贴身的锦衣卫命令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遵旨!”大军已经接管北平城,电报通讯自然也恢复了,可以即刻联系京城。只要沿着新修的官道,借助驿站,换马不换人,相信不出五日,便可从京城到达北平。
“燕王朱棣,戴罪之身,权儿,北平府的事务暂时由你代管吧。”朱元璋说道。
“是,儿臣必不负父皇之命!”朱权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赞许。朱权不但有武勇,对于封地的治理也是井井有条。如今非常时期,暂管北平想必出不了大问题。
“高炽,你这个小崽子,比上次又瘦了不少,看来大孙教你的方法颇为见效!”朱元璋着对朱高炽说道:“你十七叔初来乍到,可能会遇到些难处,你就协助你十七叔,这段时间,务必不能出纰漏!”
朱高炽此前向京城发出密报,被朱棣发现后软禁至今,刚刚才被救出。不过这次他算是押对宝了,本来就对他颇为喜爱的皇爷爷,现在更是看重他了。如今父王做了这种事,虽然并非本意,但是恐遭皇爷爷厌弃,今后北平府,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了。
“孙臣遵旨!”朱高炽拱手道。
“嗯!你和权儿先去商讨吧。”朱元璋笑着送走了他们两人。
至于朱元璋自己为何不管理,也是有原因的:“俺乏了,老四,你燕王府,给俺安排的住处在哪里?”
此时的大堂之内,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朱元璋的语气之中,明显透露出不满之意。
“还请父皇移驾燕居之殿歇息!”朱棣战战兢兢地说道。燕王府,是由北元王宫改建而成,规制上跟南京皇宫不遑多让,严格来说,已然是僭越之举。燕居之殿,是燕王府中相当于“乾清宫”的宫殿。父皇九五至尊,自然只能住那里,至于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将就就行了。没被软禁起来,已是大幸。
“哼,俺就是个老农民,岂敢住你永乐大帝的寝宫啊?”殿内没其他人,朱元璋也毫无顾忌地讽刺道。
朱棣闻言,大惊失色。之前道衍大师跟自己讨论“白帽子”的事宜之时,就曾说过,倘若他日自己登上大宝,宜采用“永乐”为年号。现在父皇竟然一语道破自己当时的计划,恐怕父皇和大侄子所掌握的信息,远超自己!
朱棣立即跪下,连连磕头,乞求道:“父皇,儿臣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罪该万死!儿臣甘愿以死谢罪,只求父皇放过妙云,她是嫁夫从夫,并非她的本意!”
朱棣明白,虽然自己是父皇的儿子,但是在大明的传承这个父皇最为看重的问题上,父皇不会留有情面。能够保住家人,已经是父皇开恩了。
看着地板上朱棣额头印染的血迹,朱元璋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自己这个老四,若论文韬武略,都可以跟自己相提并论。历史上发起“奉天靖难”,虽然肯定提前有准备,不过最终也是为形势所迫;而现在的举动,多半也是受到道衍黑暗力量的蛊惑。无论哪一出,都算是情有可原。
然而,大明的皇位必须传承有序,否则开了这个先例,后面恐怕就是跟原本历史上一样的乱象丛生了。而且朱棣此次所犯的,再怎么说也是“谋逆”大罪,不可能轻描淡写的揭过。只能先敲打一番,再施以惩戒,若是以后朝廷还能用到,也可戴罪立功。希望老四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妙云乃是中山王长女,也是俺的好儿媳,俺自然不会迁怒于她。”朱元璋说道:“至于你,先面壁思过吧。等大孙回来,俺会让大孙亲自处理你的问题!”
说完,朱元璋便朝殿外走去。
“儿臣谢父皇恩典!”朱棣不敢起身,只是将头深深埋到地上,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