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4年时候的资料,而能被陈灵婴看到就说明丑国至少已经更新换代这一批,尽管目前应该还在使用间接驱动的方法。
陈灵婴在这一处地方画了一个圈然后做了个记号。
丑国得到的资料应该是她利用拓扑结构做出了核聚变相关的实验,并且实验成功了。
那么......
将控制热斑中心温度的原理和拓扑结构联合在一起。
骗过丑国。
当热斑中心温度达到10keV,面密度到达0.3g/cm2,约等于a粒子截止范围,当内爆燃料面密度达到1.5g/cm2时,热斑即保持足够长并通过a加热达到几十keV。为实现这样的面密度和热温度的条件,需要经历低熵过程,高聚集性球对称内爆( -30-40)。这需要精确的控制激光脉冲和靶型,平衡各种内爆参量的速度(v),绝热过程(a),热斑形状(s),绝热燃料混合(m)。
事实上点火装置已经独立实现了部分指标,但并非同时。热斑压力比预计值低百分之五十到三十之间,混合速度比预期值低。
所以新的拓扑结构模型能够使得点火装置同时完成全部指标。
陈灵婴停下笔抬起头,身子往后一靠。
其中Y13-15MeV为能量峰值处于13~15MeV的未散射中子产额。
dsr约正比于DT燃料面密度,ITFX与广义劳森判据相关联,ITFX\u003d1 定义为能量大于1MJ的产额值为50%。
冷冻多层靶中子产额与dsr之间的关系图。
在2012年,第四脉冲(图9)的上升沿变缓,产生一个高压缩低熵的内爆,第四脉冲的长度被展宽后,使dsr值变高,并使ITFX增加至0.1。
陈灵婴轻笑一声,如果是这样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