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与方永昌初相识1

壮汉放下背上的竹筐,从里面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两个小葫芦,一小节蜡烛,一个火折子,两个土瓷碗。摆放的间隙,出声安慰老人家道:“大爷,你别怕,你这阑尾虽然是急性的,但是我知道你这是老毛病了,时不时会发作,只是这次发的厉害,是也不是?”

老人家瞪大了眼睛奇道:“你怎么知道?”

壮汉将小布包平铺,原来是一卷银光闪闪的银针,他利索地用火折子点燃蜡烛,从一个葫芦里到出小半碗酒,另一个碗里则到出半碗油,梓婋离得近,一闻就知道这是火油。壮汉准备好工具,双手沾满了火油,双掌互搓几十下,宽厚的大掌在老人的腹部一边推拿一边解释道:“像你这种年纪,有长久性阑尾症的,一般腹部肌肉松软无力,以掌着力按压,如同按在棉花堆上,毫无肌肉应该有的硬实感。而且,阑尾附近的脏器,受阑尾发作时剧烈疼痛的影响,会略略肿大,虽不致命,但会扩大痛觉,让病人感受到百倍的痛苦。刚才我给你按压穴道时,不仅发现你阑尾臌胀,你的疝气也下垂了。这明显就是常年累月饱受阑尾发作痛苦的并发症。”

小主,

梓婋闻言,立马佩服不已,内心不由地感叹道:人不可貌相。

“这位大哥,阑尾发作,病人常常痛苦不已。传统治疗方法,也仅仅是按摩穴道,或针灸止痛,或药饮消炎消肿。你现在是准备给这位大爷施针止痛吗?”梓婋看到壮汉排列有序的工具,问出心中所想。

壮汉头也不抬地回道:“止痛是一项,还有别的。”说完这句语焉不详的话,壮汉不再多言,而是专心致志地动手。梓婋心下也了然,知道治病救人关键时刻是不好分心的,于是也不再出声询问,只是站在一边准备随时帮忙。

壮汉此刻已停下推拿,用棉布将老人腹部沾到的火油擦干净,将整卷的银针尖部全部浸在酒碗中,再用火折子点燃碗中的酒,烈酒沾火即着,壮汉也不管,只管让酒烧着银针,又从竹筐里拿出一根细长的棍子,像竹子的细枝,只不过两端都很圆润,泛着黑色,似乎是某种石头或者晶石打磨成的珠子,镶嵌在细枝两端。

壮汉拿着这根细棍,将其中一段靠近蜡烛火,很神奇的是,这根细棍的端头一下子就从黑色变得透明,继而右边的鲜红,跟一颗红宝石一样,红润晶莹。壮汉眼疾手快地用红色的一端,狠狠地点向老人家的几处大穴,在老人家害怕的呼声中,老人家两眼一翻昏睡过去。

围观的人惊呼,以为老爷子死了,壮汉急忙道:“莫慌,莫慌,只是昏睡而已,一会儿行针怕老人家害怕会扭动,导致下针有偏差,索性就让他睡过去。”靠的近的路人,大胆地伸出手指头,在老人家鼻翼下试探,感受到一呼一吸的凉风,附和着壮汉的话,向周围人证实:“还活着,还活着。”周围众人见此都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眼看酒碗里的酒燃烧殆尽,壮汉伸出粗壮的手指,灵活利索地挑起两很,单手下针,手速飞快。在众人的啧啧称奇中,老人家的腹部扎满了银针。接着,壮汉又将细棍一端靠近蜡烛火,待一段变红之后,贴着老人腹部的皮肤,用力地沿着扎针的部位划拉着,如此反复再三,等细棍子划到脐下三寸时,他拿起最后一根银针,用力地扎了下去。这根银针和普通银针很不一样,比普通银针粗,长度是普通银针的双倍不止。壮汉一手用细棍杵着脐下三寸处,一手捻着这根独特的银针,慢慢地转动着,还时不时拔起一点,又扎下去一点,反复几次后,再彻底拔出这根银针。

阳光下,拔出的这根银针的尖头部位,裹挟着一层薄薄的粘液,微微有点黄。壮汉细细地观察了一下粘液的颜色,又用手指沾了一点,双指一捻再靠近鼻下一嗅,一直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松一口气地道:“阑尾已经破开,好在还未彻底化脓。”说着就双手又去沾了火油,搓热手掌后,推挤着老人家的腹部,几次推挤后,脐下三寸处挤出了不少粘液。推挤腹部是个力气活,饶是壮汉身强力壮,几次之后,也是累的满头大汗。等到什么都挤不出来后,壮汉才停下手。一一拔下老人家身上的银针后,给他的腹部用烈酒擦了一下,撒上金疮药,又给老人家的人中来了一针。老人家醒来后,腹痛消失了,就是腹部觉得有点蜇人,似是被蚂蚁咬了好几口。

壮汉拿出几粒黑乎乎的药丸子,递给老人家道:“大爷,这是我自己搓的药,你每日划温开水中喝下,早晚各一粒,全部吃完了,就好了,我保证以后你再也不会阑尾痛了。”

大爷从桌子上慢慢地下来,双手托着药丸,激动地不知道怎么说好:“我,我,我该怎么谢谢你啊,我被这腹痛折磨了多少年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治好,我,我以为我会疼死。没想到,没想到......这药丸多少钱?还有诊治费用,我给你!”

壮汉推辞道:“不必了大爷,我就是个游医,也不算正经的大夫,这只是我祖传的技艺。我并不以此为生。你快些家去吧,药丸吃完前,不要洗澡,不要劳累,尽量多躺多休息,忌吃油腻荤腥,还要忌吃酒,另外,你这旱烟也停了,这些对阑尾都是刺激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