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杨道:“这箭头虽然没有刻制制箭人的标记,但的确为耿氏所独有。我还查到,这段时间耿氏和北边过往甚秘,一直有专人在西北和应天之间往来不绝,但是我还没查到西北到底是谁在和耿氏联系。”
楚轶将兵器图谱接过,又仔细看了看,旋即就将本子往桌上一扔,道:“这事我心里有数,只是苦于没有确凿证据。陛下如今北征已有十月余,粮草供应线路漫长吃力,朝内兵力空虚,京师有太子坐镇,未曾有乱子。但是陪都这边,一向不得安稳,特别是前段时间农户歉收,米商屯粮,差点闹起饥荒来,引发民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茂杨皱眉道:“怎么?不会是有内幕吧?”
楚轶继续道:“米价哄抬之时,跟随陛下北征的杨金环被暗杀了。本来刺客是要杀害陛下的,幸得有杨将军在,保住了陛下,但是杨将军终究没救得回来。”
周茂杨听得心惊,此等机密之事,楚王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告诉他了,这是要重用拉拢他了吗?
楚轶接着道:“周统领,我和你相处时间不短,在京城内,令尊威远侯也是太子爷跟前的得力之人。想必你的心思和令尊也是一道的,对吧?”
周茂杨知道这是到了他表忠心的时候了,赶紧跪下磕头,砰砰几声后,拱手道:“王爷,我周家从祖父起,就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认的始终是天命主位,自然是和陛下一体同心。如今太子殿下监国代行天子职权,我等天子家臣,自然以太子爷马首是瞻。”
楚轶面色凝重,但是点头赞道:“我知周兄的铁胆忠心。我奉太子之命南下,名为游历,实则筛选民间乡野的巨富之家。因为锦衣卫一早就查到,残元之所以一直打杀不尽,是因为有巨商与之做重利之生意,商人得利,供给残元米粮兵器,此乃叛国也。本王一路查探,正巧到了应天遇上了米商哄抬米价,不出三日,又有杨金环被杀的消息传来。
这可不是巧合啊!你想,江南乃鱼米之乡,应天府南靠苏杭,北接山东。南边的米粮虽不经应天府周转,但应天作为陪都,出现饥荒,南来的粮食就得就近救济应天缺粮之危;那北边的粮食供应就会紧缩,最终会影响北征军的军粮供应。再者闹饥荒的同时传来陛下遇刺的消息,南边北边同时起乱,要是把控不住,你觉得会出现什么局面?”
周茂杨听得心惊肉跳,原来自己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朝廷已经经历了这么危险的事:“北边若是,若是陛下出事,群龙无首,随军的汉王和赵王必定会争军队指挥权,太子殿下坐镇京师,来不及接收军队,那,那......”周茂杨说不下去了,说出来的话,字字句句都是违逆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