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友国:“我是摔怕了,她是吓怕了。田淑云就是在山外边挨饿,跟着王三刀他们搬进蘑菇崴子屯儿的。她怎么落下大裤裆的外号跟你们说了吧?后来我们再不敢偷粮食了。可是她想孩子想得整宿不睡觉,又没钱买药。喇嘛庙那个老大夫说可以采药跟他换。那时我不但在地里干活,还偷偷进山采药。药材多了还能卖给喇嘛庙的一个药材贩子。”
华子:“这办法不错呀。”
“不错啥呀。没多久,那个药材贩子就被抓起来了。那个老中医也被管制了。他告诉我,我媳妇儿的病用老牛肝泡水喝,时间长了就能好起来。”
米雪晴:“我的天,老牛肝泡水,谁能喝下去呀?再说谁能杀那么多老牛?”
岳友国哈哈大笑道:“妹子,我说的老牛肝是树上长的树舌头。有一次我看见一棵桦树上长一个小簸箕大小的老牛肝,我乐坏了。甩上搭钩就爬上去了。没曾想搭钩秃噜了,一下把我摔了下来!要不是柳子富放牛看见我,我就死在山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子:“姐夫,事儿出在搭钩上。搭钩是什么玩意儿?”
岳友国:“也叫老鹰爪子,攀山爬树用的。上边一个钩下边一个钩,中间有个轴,平常张开,搭上树枝子用绳子一拽就抓紧了。”
华子:“你家还有那玩意儿?”华子立刻想到笸箩店北山坡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岳友国:“早被田淑云扔了。从那以后我就在自留地院子里种点药材。要不大队也不能让她去合作医疗。”
华子又问:“那你没检查一下搭钩毛病出在哪里?”
岳友国:“你要愿意要,我明天去喇嘛庙给你要一个去。不让跑山,那玩意儿早没用了。”
岳友国果然到喇嘛庙给华子要来一个旧搭钩。
这个东西跟老岳描述的差不多,华子也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就是一个普通的铁钩下面有一个转轴,连接一个活钩。就像人的拇指和食指。活钩在自身的重量下平时是张开的,只要一拉系在它尾部的绳子就可以合起来。不过甩这种搭钩需要一定技巧,既要抓准目标又要稳稳抓牢!
缺点是,抓钩用铁太多、分量太重,力量小的根本甩不出多远。再就是钩的角度太平,容易脱钩。
他躲到拐棒沟一边搭窝棚一边琢磨。他这个窝棚做得很坚固。石头砌起来的平台,平台上用十二根对扎粗的松木搭起骨架。棚顶是用从县里大药材库要来的废木箱子钉成的,四面墙是柳子富和岳友国编的柳条片子抹上黄泥。
华子还特意写了个木牌子挂在门外——德化县药材收购站蘑菇崴子屯儿采集处。
拐棒沟除了生长各种山野菜、药材之外,最多的就是刺五加。老百姓管这东西叫刺拐棒。它春天的嫩芽是鲜嫩可口的山野菜,秋天的果实就是值钱的中药。根皮就是着名的五加皮。
窝棚搭完了,他的搭钩也想好了。画好图纸以后又让米雪晴仔细量了一下上钩的弧度,才去了喇嘛庙的铁匠炉。
华子做的搭钩和老式搭钩不一样,上钩细了许多有两个,像人的食指和中指。下钩比老式搭钩也变得细长。他是按鹦鹉的爪子设计的,只要抓住树枝就可以360°抱圆。摘下时只要一抖绳子就能张开。
这个搭钩本来是用来盘山爬树的,没想到后来华子还用它干起了玩命的买卖。
忙活一春零半夏,华子要让蘑菇崴子屯儿女人见证他的成效了。
华子和米雪晴骑着自行车,驮着两百多斤新鲜阴干药材进县城。他告诉二妞,下午悄悄告诉田淑云,天黑以后来收购站吃顿饭。
卖了药材,两个人在一家饭店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要了一盘炒豆芽,两碗高粱米饭。
吃完了已经下午三点了。
“吃顿饭真费劲,我都饿过劲了。趁着肚子饱咱俩往回走吧。”
“不行。得去商店买东西。”
“买什么东西呀?”
“女士裤衩!”
他俩在第一百货商店转了一个小时,华子让米雪晴一口气买了十五条女士腈纶裤衩。
骑着自行车往回走,米雪晴问华子:“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一口气买这么多女裤头?”
华子:“哼哼,你们俩能去收购站是我拿裤衩换的。你不记得田大裤裆的故事啦?女的竟然没有裤衩穿。”
米雪晴:“还不都这样。我的裤衩也是用旧布头做的,快穿两年了。换洗的时候还不是穿空桶裤子。”
“这回五个!够穿够换了吧?勤洗勤换没虱子。”
米雪晴:“那可太好了。女人裤衩有虱子实在太难受了。”
华子:“你们仨,一人五个。千万不能说出去。”
“你傻呀?谁家姑娘媳妇儿往外显摆裤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