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阳光洒下,金色光辉温柔笼罩她们,微风拂来,带来花香,仿佛为这份历经战火考验的情谊祝福。两人相拥而立,在欢庆胜利时刻,确认彼此在生命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情谊如和平曙光,璀璨永恒,在岁月长河中绽放更绚烂光彩。
庆功表心,皇帝成全
庆功宴上,宫殿灯火辉煌,琉璃宫灯洒下柔和明亮光芒,映照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精美的纹饰诉说着大虞朝的荣耀昌盛。宫殿内,丝竹悠扬,舞姬身着华丽霓裳翩翩起舞,身姿轻盈如彩蝶,与欢声笑语交织,营造祥和欢乐氛围。皇帝高坐紫檀木打造、镶嵌宝石的龙椅,熠熠生辉,他望着满朝文武与胜利带来的祥和,脸上满是欣慰,目光透露出对国家繁荣稳定的期许与对功臣的赞赏。
阮清婉与林若璃身着盛装,款步走向御前。阮清婉一身火红劲装,如燃烧火焰,彰显热情勇敢,劲装贴合矫健身姿,勾勒飒爽英姿,黑色腰带束紧更添利落,领口袖口绣着的金色花纹在火光下闪烁微光,增添妩媚。林若璃则是月白锦裙,如月光柔和,裙摆绣着淡雅兰花,栩栩如生,仿佛散发清幽香气。她长发挽成精致发髻,斜插玉簪,流苏随步伐轻轻摇曳,尽显温婉优雅。二人来到御前,盈盈下拜,身姿婀娜,清脆声音在殿内响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笑着示意起身,笑容和蔼,眼中赞许。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在殿内传开:“此次大虞击退狄戎,你二人功不可没。阮清婉战场奋勇,如战神下凡,令敌闻风丧胆;林若璃后方筹谋助力,心思缜密,为前线提供坚实保障,实乃我朝巾帼楷模。”
阮清婉上前一步,步伐坚定,神色坚毅,眼中闪烁明亮光芒,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她微微仰头,声音清晰洪亮,充满真挚情感:“陛下,臣能在战场无后顾之忧,皆因若璃后方鼎力支持。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敌军凶猛,粮草补给与情报传递至关重要。她为前线筹备粮草,不辞辛劳周旋各方,确保士兵温饱有力战斗;臣蒙冤时,她不顾险阻四处奔走,面对阻碍威胁毫不退缩,凭智慧勇气深入调查,终为臣洗清冤屈。无她,便无今日胜利与臣之现在。她于臣,是黑暗中的明灯,困境中的希望。”
林若璃也上前一步,眼神温柔坚定,如平静湖水蕴含无尽力量。她轻声说:“陛下,清婉前线出生入死保家卫国,英勇担当令璃敬佩。每次听闻她战场事迹,璃既骄傲又担忧。璃不过做力所能及之事,在后方支持,心甘情愿。能与清婉并肩为国家效力,是璃之荣幸。我们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为大虞安宁努力。”
阮清婉转头看向林若璃,目光深情坚定,似世界只剩她的身影。她再次面向皇帝,鼓起勇气,深吸一口气:“陛下,经此一役,臣与若璃情谊深厚,超越寻常姐妹。生死瞬间,我们心紧紧相连。臣斗胆,向陛下坦诚心意,臣愿一生守护若璃,无论未来风雨艰难,不离不弃。她是臣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臣愿与她携手一生。”
林若璃微微脸红,如春日桃花增添娇羞,却坚定迎上皇帝目光,眼神充满坚定温柔:“陛下,清婉于璃,亦是生命中最重要之人。无数日夜的牵挂担忧,让璃深知她在心中的分量。璃亦愿与清婉相伴一生,相互扶持。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共同面对,永不分离。”
皇帝微微一愣,没想到两位女子情谊如此深厚真挚。随后眼中浮现温和笑意,带着理解与祝福。他缓缓说:“你二人情谊真挚,实乃佳话。朕便成全你们,往后相互珍惜扶持。凭借聪慧勇气,为大虞再添光彩,护江山社稷,保百姓安康。”
二人再次下拜,身姿优雅,齐声说:“谢陛下隆恩。”起身时,二人相视而笑,她们都看到对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坚定。笑容如春日花朵,充满生机希望,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谊的坚守。
在边境战争彻底结束后的一段日子里,大虞朝虽迎来了和平,但朝堂之上却泛起了新的波澜。一些保守派大臣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应该削减军备,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建设中。而以阮清婉为首的将领们则坚决反对,他们深知边境虽暂时安宁,但狄戎部落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军备松弛必将给国家带来巨大隐患。
小主,
在一次朝堂议政中,保守派大臣李大人率先发难。他迈着方步,缓缓走到朝堂中央,拱手向皇帝说道:“陛下,如今狄戎已退,边境太平,我朝多年征战,国力损耗巨大,百姓亦渴望休养生息。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削减军备开支,将资源用于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如此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阮清婉听闻,眉头紧皱,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她身着戎装,英姿飒爽,抱拳向皇帝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此时削减军备实非明智之举。狄戎虽遭重创,但元气未伤,其狼子野心从未改变。一旦我朝军备松弛,他们必定会抓住机会再次入侵,届时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位支持削减军备的王大人也站了出来,反驳道:“阮将军,你这是危言耸听。如今狄戎刚刚战败,短时间内怎敢再次进犯?况且,削减军备所节省下来的资源,可大大改善民生,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阮清婉面色凝重,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大人,说道:“王大人,兵者,诡道也。狄戎向来狡猾,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若此时削减军备,待敌军再次来犯,我们将如何应对?难道要让百姓再次拿起锄头去对抗敌人的利刃吗?”
朝堂之上,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陷入沉思。他深知,这不仅关乎国家当前的资源分配,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安危。
林若璃听闻朝堂上的争论后,心急如焚。她深知阮清婉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必须想办法说服皇帝,让他明白维持军备的重要性。于是,她开始日夜翻阅史书,寻找历史上因削减军备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案例,同时,她还走访京城中的一些老兵,收集他们对边境局势的看法和建议。
经过数日的努力,林若璃整理出了一份详实的奏章。她在奏章中列举了诸多历史教训,详细阐述了维持军备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合理调配资源,在不影响民生建设的前提下,保持军备力量的建议。
林若璃将奏章呈递给皇帝,并恳请皇帝在朝堂之上再次商议此事。皇帝被林若璃的用心所打动,决定再次召开朝会,讨论军备问题。
在第二次朝会上,林若璃亲自向皇帝和众大臣陈述自己的观点。她从容不迫,言辞恳切,从历史到现实,从边境局势到国家战略,分析得头头是道。她的陈述让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一些原本支持削减军备的大臣也陷入了沉思。
最终,皇帝听取了林若璃的建议,决定在保证民生建设的基础上,维持一定规模的军备力量,并加强对边境的防御和监控。朝堂之上,阮清婉向林若璃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而林若璃则微微点头,回应着阮清婉的信任。这场朝堂风波,因为林若璃的努力,得以平息,大虞朝也因此在和平与安全之间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