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企业,就一个平圩电厂。但这电厂的财政收入还归电力公司和矿业局,和区里几乎没什么关系。而且,电厂带来的污染可不小,区里却啥也捞不到。
谈及潘集区的发展史,潘副区长和李军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整个淮南市的商业发展本就一般,根本扶持不起优质产业。资源全部给了淮河能源、中煤等大企业,其他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公司。过度开采导致的坍塌等情况,更是让各方扯皮,踢皮球,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潘副区长苦笑着说:“近年来咱们区里年轻人出门打工的太多了!谁让咱们自己不争气呢!换了多少届区长书记,都没啥用。没有良好的政策,怎么培养优质产业!我也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几年了!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只能原地踏步。副处已经是我的巅峰了,绝望的政治生涯啊!你小子人机灵,还年轻,有大好前程。别荒废了!”
李军笑着回应道:“潘叔您也别气馁,万一有机会升职呢?”
潘叔再次苦笑道:“一把手绝对权力,基本都是市里调配的。我连常务都不是,有啥机会,你小子别安慰我啦!”
李军接着说道:“您分管农业,有没有想过发展特色农业呢?比如草莓园,枣园,酥瓜(也叫羊角酥)、车厘子等,这些高价值的农产品。至于西瓜就算了!培养一个品牌太难了!反正咱们这里啥都能种,没有种不活的东西。商业不行,咱们发展农业,也是个机会嘛!”
潘叔依旧苦笑着说:“说的好听,钱呢?需要钱啊!区里哪有多余的钱!不过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就是路况不行,运输是一大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军提醒道:“潘叔您忘了我是干嘛的了!刮风下雨,我们风雨无阻。”
潘叔笑骂道:“你的那个盛世农业公司,区里开会讨论过,税收不太合理,但是法律规定,也不算违法,实际相当于物流运输公司了,也就是沾了农业的皮,你小子是会投机取巧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潘叔介绍了女儿潘雪儿给李军认识。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正读高三的潘雪儿和李军同样年纪,都是 18 岁。潘雪儿长得清秀可人,眼神中透着聪慧和纯真。李军看着潘雪儿,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
从潘副家出来后,李军陷入了沉思。他开始认真考虑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能性,以及如何与潘副区长合作,为区里的发展做出贡献。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机会,更是一个为自己赢得更多人脉和资源的契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军积极调研市场,寻找适合潘集区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他走访了周边的农村,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他也与一些农业专家沟通,寻求合作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军终于找到了几个有潜力的项目。他决定先从酥瓜和草莓园入手,车厘子三种农产品入手,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高品质的农产品品牌。他还与一些冷链物流公司合作,解决运输难题,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送达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李军与潘副区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潘副区长也对他的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遇到的问题。随着项目的推进,潘集区的特色农业逐渐有了起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然而,发展特色农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李军遇到了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竞争等诸多问题。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不断调整策略。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短短半年时间,潘集区的特色农业逐渐走上正轨。李军的盛世农业公司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了区里的重点企业。潘副区长也因为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