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一边走,一边开始段纶介绍。
从水里推动的粉碎机,把铁矿先磨碎,到多个齿轮组的水力高速鼓风机,再到新式的高炉……
赵铭都详细的介绍了一遍,段纶可算是开了眼界,同时也在感叹,这些精妙的设计,赵铭到底是如何想出来的。
转完一圈,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
粉碎好的铁矿粉末,也开始被投入到了高炉之中。
当天晚上,段纶索性就住在了铁坊,等着炼出来的铁出炉。
第二天,赵铭和段纶早早的等在高炉边上,等待着第一炉的铁水出炉。
当见到泛着红光,隔着老远都都能够感受得到热浪袭来的铁水出炉。
赵铭也不知道是因为兴奋,还是因为铁水的热浪原因,整个脸通红。
这是赵铭来到大唐后,第一次投入如此大精力,还有时间,做成的事,赵铭也很是期待。
等到铁水被倒进早就准备好的模具之中,还不等完全冷却,赵铭就迫不及待的上前查看。
段纶也激动了起来,心中默默地开始计算。
就刚刚这一炉的铁水,若是质量没有问题的话,最起码有两万斤以上。
这就代表着一个高炉,一天就能够生产两万斤的生铁。
即便高炉后面需要冷却一天后,才能重新填料,那也是一天一万斤。
这样算下来,一年就能够生产三百六十多万斤。
这已经比朝廷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了。
而这样的高炉,总共有二十个!
想到此,段纶就激动得连下巴上的胡须,都在抖动着。
这意味着以后,每年朝廷将能够生产七千多万斤的生铁。
而且,另外一边,还有着专门炼钢的炉子,不过赵铭说那个需要等石炭到来后,再进行试产。
炼钢不比炼铁,需要用生铁作为原料,将生铁中的杂质去除,并控制碳含量,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韧性。
对于这一块,赵铭知道怎么做,可具体的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后续小批量的试产和调整。
等到模具中的生铁冷却之后,段纶立刻挑了几块,运回工部。
生铁的质量如何,还需要工部进行检测后才能下定论。
实际上,铁坊这里,赵铭也搭建了一个质检的部门。
不过,现在是需要让朝廷诸公,还有李世民进行汇报。
工部的人进行检测,才会更有说服力。
赵铭交代一下铁坊的负责人,让他们继续生产,自己则是跟随段纶,一起返回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