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德安新书

一是,依托蜀郡现有的矿业资源,水利资源,建立全面的产业和产业链。在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手工业,制造业,矿业,畜牧业等。

尤其是大规模的牲畜养殖。计划在蜀郡建立大型官营养猪场,养鸡场,养羊场。同时建立官营屠宰场。

二是,在对非刘备势力的读书人,百姓,商人,世家;对周边的胡人,羌人,夷人;甚至是贵霜、吐火罗等外国人,持有全面开放的态度。

只要具备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或专长,并怀揣着在蜀郡这片土地上、甚至是繁华的成都城中展现自我才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梦想之人,皆可毫不犹豫地前来投奔。

在此次的会议之上,刘平更是着重强调了一个关键要点:那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绝对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规矩和限制,摒弃那些陈旧迂腐的观念与做法。

无论是商人还是身怀绝技的工匠艺人,都应当被平等对待,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只有这样广纳贤才、包容万象,才能让蜀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真正成为人们追逐梦想、成就辉煌的理想之地。

……

汉中王三五计划之蜀郡一五发展规划会议结束以后,刘平的班房比以前更忙碌了一些。

尤其是刘平,他需要写出来完整的“两个全面”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要让具体负责的官员在思想上有主心骨,在行动上有准绳。

而且这篇文章很重要。不光是对蜀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日后各地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

对刘平个人来说就更重要了。

之前他写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具体的方略,这是第一次,刘平从实际解决问题的手段,上升到了方法论的层面。

这么说也不算太准确。

换个更加精确的说法,这一次,刘平写的不是施政方针,而是理念和思想。

不用多,只要写个几万字出来,就凭这一篇文章和他目前取得的成就,日后成为古代先贤,不成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不定日后科举制就不是五经了,而是六经。

为了精心撰写好这篇至关重要的文章,刘平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事先构思并打磨了无数次的腹稿。整篇文章犹如一座精巧构建的大厦,被清晰地划分成了三个彼此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部分。

第一部分——哲学思考。在这里,刘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唯物主义作为核心基石,并坚定不移地倡导着一切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务必做到实事求是的原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刘平深入而独到地阐释了独具大汉特色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他对唯物主义推崇备至,但并未采取激进手段去彻底颠覆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学所秉持的天人感应理论。

相反,他巧妙地运用智慧,为自己精心构筑的唯物主义披上了一层天人感应论的华丽外衣。如此一来,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不会被郑玄半夜给掐死,又能成功地融入新的思想元素,实现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与融合。

第二部里,刘平宛如一位忠实的记录者,详述了自己出道十年来的心路历程。无论是从政期间积累的宝贵施政经验,还是一路走来经历过的种种得与失,他都毫不吝啬笔墨,一一娓娓道来。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对过去岁月的深情回顾,更是给自己职业生涯所做的一份详尽而深刻的总结报告。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篇重点。

在这一部分中,刘平着重对他所提出的“两个全面”发展战略方针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与此同时,为了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广泛适用性,他还不厌其烦地针对各项具体措施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补充说明。

通过这种方式,原本略显抽象的战略构想逐渐变得丰满立体起来,如同拥有了鲜活生命一般,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