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从这场兵变开头说起,赵匡胤到底是咋拿到后周全国兵权的呢?
大家应该还记得,是因为传来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的军报,所以后周朝堂才派赵匡胤出征。
可怪了,赵匡胤改朝换代后居然不用出征了,辽兵就自己跑了,而且《辽史》里也没 “南下” 的记录。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真是大军南下,不可能没记录,大军也不可能因为赵匡胤当皇帝就无功而返呀!
青鸟觉得,契丹和北汉确实有小规模军队调动,但军报到了赵匡胤他们手里,被重新改了,把契丹和北汉的军队规模夸大了。
为啥这么猜呢?
首先,军报是镇、定两州节度使传来的,当时这两州的节度使分别是郭崇和孙行友。
这两位明显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特别是郭崇,是后周老臣,都加官检校太师了,赵匡胤没资本拉拢他。
既然两州军报是真的,为啥赵匡胤登基后,契丹和北汉的军队就没影了呢?
可能有人会猜,是不是赵匡胤跟对方勾结,为了夺权。
这说法太不靠谱,因为柴宗训当皇帝更符合契丹和北汉的利益。
大家想想,是七岁小孩当皇帝威胁大,还是年富力强、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当皇帝威胁大?
正常人都会选让七岁小孩当敌人,因为这样起码十年内对方没法主动出兵,说不定还能欺负欺负孤儿寡母!
所以呀,最大可能是契丹和北汉确实出兵了,但只是先锋部队试探,赵匡胤集团利用这个军报,夺了军权。
赵匡胤登基后,契丹和北汉觉得没机会,就退兵了。
这只是赵匡胤集团预谋的开端,那还有别的证据吗?
当然有,那便是赵匡胤刚出城,开封城内就大范围出现了谣传 “点检作天子”。
还有在军营里那件现成的黄袍,要知道黄袍可不是能轻易得到的,为啥赵匡义和赵普随身就带着呢?
再有,就是赵匡胤进城后,举行禅让仪式的时候,人都到齐了,这时候居然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随手就从袖子里掏出一份。
哟呵,这位大人,您这动作可真够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