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匡胤选赵炅,其实是现实所迫,再者赵炅还有开国的功劳在身呢。
杜太后临终前留下这样的遗言,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但盟书哪能在金匮里藏个二十多年啊,所以等宋朝慢慢稳定下来,这份口头约定大概就被赵匡胤抛到脑后去喽。
那为啥说“三传约”可能存在呢?
其实呀,从赵廷美和赵德昭的下场就能瞧出个大概!
赵廷美,原本叫匡美,北宋建立后,赵匡义一登基,他就改名叫廷美,被授予开封尹兼中书令,还被封为齐王,又加了个检校太师。
这老兄可真是够悲催的,每个哥哥当皇帝,他都得避讳改名。
大伙瞅瞅赵匡义上台后,给赵廷美的官职,开封尹加齐王。
上面咱说过,打从五代那时候起,开封尹加亲王位,差不多就等于储君的位子啦。
那赵匡义为啥把这象征储君的位子给赵廷美呢,难道他真打算把皇位传给赵廷美?
赵匡义哪能愿意把自己费尽心思,甚至可能毒杀亲哥才弄到手的皇位让出去哟。
他这么做,估摸是为了安抚宗室的心。上面咱也说过,赵匡义曾经当着大臣的面讲了“独传约”,想证明自己继位是正正当当的。
那他把大臣安抚住了,宗室咋安抚呢?
估计就是靠“三传约”,赵廷美和赵德昭知道或者相信了赵匡义说的“三传约”。
再加上赵匡义登基后确实把赵廷美扶上了开封尹加亲王的位置。
而赵德昭呢,在公元 976 年,被任命为京兆尹,兼任侍中,封为武功郡王,还下令赵德昭跟齐王赵廷美在朝会的时候排在宰相前头。
所以他们就信了赵匡义会把皇位传给他们。
但赵匡义这个历史上有名的“绝命毒师”,等局势稳当了,真会遵守这个约定吗?